独游辋川
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疎钟。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行在青翠的山雾中,深山峡谷回荡着稀疏的钟声。
走过几里的乱石滩,一条河流环绕着青山翠峰。
阴暗的树林里麋鹿在生长角,山路上留下猛虎的足迹。
隐逸的高人我未曾得见,独自吟唱面对古老的松树。
去完善
释义
1. 辋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南的辋峪,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峡谷溪流,景色宜人。辋川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也是他的田园诗歌的创作源泉。
2. 翠霭:指雾气笼罩的青翠山林。
3. 绝涧:陡峭的山涧。
4. 疎钟:稀疏的钟声,这里指远处的寺庙传来的钟声。
5. 乱石:杂乱无章的石头。
6. 环碧峰:周围环绕着青绿色的山峰。
7. 暗林:阴暗的树林。
8. 麋养角:麋鹿生长出鹿角。
9. 当路:在路中间。
10. 虎留踪:老虎留下的足迹。
11. 隐逸:指隐居避世的人。
12. 孤吟:独自吟咏。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独游辋川”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出游的情景,情感深沉而强烈。首联写行走在翠绿色的雾霭中,断桥上的钟声若隐若现,营造了空灵幽深的意境。颔联继续描绘沿途景色,可见诗人对细节观察入微,且铺陈自然,似乎能使人身临其境。颈联和尾联则借由“暗林”“当路”“麋养角”“虎留踪”等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孤吟对古松”一句,表现出诗人独立于世的寂寥,也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委婉表达。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山景图,并由此传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游辋川》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一首描绘个人心境的山水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046年,即北宋庆历六年。在这一时期,苏舜钦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谪至山西永济县任县令。
在苏舜钦所处的时代,北宋初年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随着皇权逐渐集中,官僚体系日益腐化,士大夫阶层的矛盾激化。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却遭到保守派的阻挠和打压。苏舜钦也因积极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
被贬谪到山西后,苏舜钦深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现实的不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独自游览了辋川,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宁静。他将自己的感慨融入诗篇,写下了这首《独游辋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