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

标题包含
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
嫉恶曾收柱后冠,淹沦今未复荣班。 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厩马尚嘶骢奋迅,箧衣犹曝绣斓斑。 风流县尹多才思,时寄篇章与解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憎恶曾经历挫折,至今未恢复往日的荣耀。 失去青云之路的初衷渐行渐远,满头白发承载的壮志如今已闲置。 马鞍下的马儿仍在奋力嘶鸣,衣箱里的华丽衣服还留有五彩斑斓的痕迹。 风流倜傥的县尹有着丰富的才情和思绪,不时寄来诗篇让我脸上绽放笑颜。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即依原诗的韵脚和韵律做诗。 2. 和:写诗答和他人。这里是指回应王耿端公的诗。 3. 师黯:苏舜钦的朋友,这里是指他的名字。 4. 嫉恶:厌恶并打击恶人。 5. 柱后冠:古代官员退朝后戴的一种礼冠。这里表示不再当官的意思。 6. 淹沦:指沉湎于饮酒游乐。 7. 荣班:指朝廷中的高位。 8. 青云失路:比喻失去升官的机会。 9. 白雪盈簪:形容满头白发。 10. 壮志闲:指壮志未酬。 11. 马厩:养马的地方。 12. 骢:马名,骏马。 13. 奋迅:马奔跑的样子。 14. 箧衣:装在箱子里的衣物。 15. 曝:晒。 16. 绣斓斑:绣花斑斓的衣服。 17. 风流县尹:指在文学上有才情的地方官。 18. 多才思:指文才横溢。 19. 时寄篇章:经常寄送诗篇给朋友。 20. 解颜:解开愁容,这里是指与朋友分享快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苏舜钦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早年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的感慨。首联“嫉恶曾收柱后冠,淹沦今未复荣班”描绘了诗人早年立志除恶扬善却未能如愿的境况,表现出一种压抑而无奈的情绪。颔联“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则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心怀壮志却因现实受挫而显得无可奈何。颈联“厩马尚嘶骢奋迅,箧衣犹曝绣斓斑”进一步表现诗人内心的激愤和对过去的怀念。尾联“风流县尹多才思,时寄篇章与解颜”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才能的留恋以及对友人陪伴的感激。整首诗深沉而真挚,情感跌宕起伏,读来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苏舜钦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因为直言不讳,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积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被誉为“诗圣”。 在苏舜钦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这首诗,是苏舜钦写给朋友王耿端公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苏舜钦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担当。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舜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