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留别王公辅
得罪身去国,犯寒挽孤舟。
亲友祭我去,乃独与子游。
子实饱文义,辞闽入中州。
气劲耻苟合,半岁为我留。
我穷不相弃,同载适宛丘。
在困见人情,此意不可醻。
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开故土遭罪时,冒着严寒独驾小船。
亲友为我送别祭拜,只有你与我共赴前路。
你饱学诗书礼仪,告别福建来到中原。
性格坚韧不愿苟且,陪伴我度过了半年的时光。
我们患难与共不弃,一起驶向遥远的宛丘。
困境之中见证了真情,这份心意无法报答。
春光里我们分离,不知何时才能再度相逢。
去完善
释义
1.颍川:这里指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的颍水河一带。
2.留别:离别时留下的赠言或诗。
3.王公辅: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4.得罪:受到惩罚或谴责。
5.犯寒:冒着寒冷的天气。
6.祭我:为作者送行。
7.饱文义:学识渊博。
8.辞闽:离开福建地区。
9.中州:这里指北宋时的中原地区。
10.气劲:气质刚强。
11.耻苟合:以随便与人交往为耻。
12.半岁:半年时间。
13.载:搭乘交通工具。
14.适:前往。
15.宛丘:这里指河南禹州附近的古邑。
16.在困见人情:在困难时看到人们的真情。
17.此意不可醻:这种情意无法用言语回报。
18.解携:分别。
19.会合:再相聚。
20.何秋:何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颍川留别王公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真挚情感和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他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困境,但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这种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态度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颍川留别王公辅》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公元1045年左右创作的一首离别诗。这一年,苏舜钦因遭人诬陷被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离开了繁华的汴京,开始了他人生的低谷时期。在此之前,他是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并称“苏梅欧”。他与王公辅交情深厚,此次离别时,不禁感慨万分,遂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佳作。
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斗争激烈。朝廷内部新旧党争不断,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命运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苏舜钦在被贬谪期间,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在颍川的日子里,远离了政治纷争,专注于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抒发感慨的诗篇。《颍川留别王公辅》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