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沧浪观鱼

标题包含
沧浪观鱼
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沈追逐巧相亲。 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瑟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2. 清波:清澈的水波。 3. 戏鳞:指鱼儿在水中嬉戏。 4. 浮沈:同“沉浮”,指在水面上下起伏。 5. 巧相亲:巧妙地相互亲近。 6. 我嗟:表示哀伤或感叹的语气。 7. 不及:比不上。 8. 群鱼乐:群鱼的欢乐。 9. 虚作:空有,白白地度过。 10. 人间:人世间。 11. 半世:指前半生。
去完善
赏析
《沧浪观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看一群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感想。诗的开头,诗人用“瑟瑟清波见戏鳞”描绘出水波荡漾、鱼儿畅游的景象,凸显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两句“浮沈追逐巧相亲”则展现了鱼儿之间亲密互动的画面,它们或上浮或下沉,相互追逐,巧妙地保持了平衡。 然而,在欣赏这幅生动的画面时,诗人突然从鱼的欢愉中联想到自己作为人的处境:“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诗人感叹,自己尚且无法像鱼儿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反而在世间虚度半生。这句话流露出诗人对于现世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人与鱼的境遇,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舜钦的《沧浪观鱼》是北宋时期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6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此时,诗人苏舜钦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贬为庶民,离开京城,来到苏州。在这个人生低谷期,他寄情山水,以诗为友,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表达了他的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壮大,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动也很活跃,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舜钦选择了以山水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