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几年的时间客居京城,终于有一日春日乘车来到这个繁华之地。
梦中回到美好的夜晚,走过漫长的蜀道;醒来时明日就可以在上林苑赏花宴。
虽然年纪稍长但仍担任地方官职,并非太晚;戴着蓝色绶带回到家乡也会成为人们的谈资。
更何况我怀有宏图大志,待时机成熟辅佐明君,不要因孤单宦游而感到伤心和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京华: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2. 春乘:春天的交通工具,这里代指骑马。
3. 犯斗槎:意思是乘坐木筏渡过天河。斗槎,木筏。
4. 全蜀道:指四川省的主要道路。全蜀,整个四川地区。
5. 上林花:指皇宫园林中的花朵。上林,即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6. 白头:指年纪已大的人。
7. 佐邑:辅佐治理城邑,做地方官员。
8. 蓝绶:指地方官员的官印。绶,一种丝带。
9. 雄图:远大的抱负。
10. 悟主:使君主醒悟。
11. 孤宦:孤单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感的诗歌。首先,诗人以"几年尘土客京华"开篇,表达了在京城奔波的艰辛和无奈。接着,通过"一日春乘犯斗槎"描绘了友人在春风得意中,准备离开京城前往新任地的场景。
在第二联中,"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展现了诗人想象友人明日离开后,将要面对的美好前景:在梦中重回故乡,品味蜀地美食;明朝则在朝堂上享受荣耀和赞美。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显了离别的伤感。
第三联,"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则是诗人给予友人的鼓励。虽然年岁已高,但赴任新职并不是太晚的事;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也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亮点。这一联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最后,"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则表达了诗人的祝愿:希望友人在官场上有远大的抱负,成为君王赏识的人才,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孤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子渴望建功立业,诗酒流连,科考之风盛行。然而,由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许多才学之士怀才不遇。其中,就有一位名叫苏舜钦的文人墨客。他在政治斗争中被贬,心生郁闷,寄情于山水之间,作有《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这首诗。
此诗创作于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是苏舜钦送家静科举及第后赴任清水知县之时。此时的苏舜钦因参政失利被逐出京城,离开了他曾倾注心血的政治舞台,开始在江南水乡游历,以诗为寄托,抒发心中的壮志未酬之叹。
此时北宋朝堂政治环境复杂,皇帝怠政,宦官弄权,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苏舜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个人遭遇挫折,但仍心系百姓民生,关注国家兴衰。因此,他勉励家静赴任清水知县后,要尽忠职守,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治理尽一份绵薄之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