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
吾闻壮士怀,耻与岁时没。
出必凿凶门,死必填塞窟。
风生玉帐上,令下厚地裂。
百万呼吸间,胜势一言决。
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
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
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
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
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听说勇士的心中,以与时光同逝为耻辱。
出门时一定要砸开凶门,死后一定要填补洞穴。
风吹过玉帐之上,命令一下大地仿佛要裂开。
在百万次的呼吸之间,胜败之势只在一句话中决定。
战马飞跃践踏胡虏的心腹之地,士兵渴望喝下敌人的鲜血。
把敌人的血腥膻味消除干净,必定不会留下祸根。
我虽然生在儒家,但我的气势想要吞噬那些叛逆之辈。
这样的时刻却不见重用,让我感叹不已,心如火烤。
白天躺在床上读诗书,梦中却走过了玉门关的北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吾闻:即“我听说”。
2. 壮士怀:指勇士们的心意。
3. 耻与岁时没:意为自己不愿默默无闻度过一生。
4. 凶门:指战门。
5. 塞窟:指敌人的巢穴。
6. 风生玉帐上:指战场上的气氛。
7. 厚地裂:形容战斗激烈。
8. 呼吸间:形容短暂的时间。
9. 胜势一言决:指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一击。
10. 马跃践胡肠:指骑兵冲锋,践踏敌人。
11. 士渴饮胡血:指士兵渴望胜利,愿饮敌人的鲜血。
12. 腥膻:指敌人的气味。
13. 种孽:指后代的祸根。
14. 儒家:指儒家学派,这里指诗人自己。
15. 逆羯:指异族侵略者。
16. 斯时:这个时候。
17. 玉关:汉代敦煌郡玉门关,泛指西北边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吾闻》描绘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人以豪放的语言,展现了一派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他用“出必凿凶门,死必填塞窟”来表达英勇赴死的决心,以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马革裹尸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通过“风生玉帐上,令下厚地裂”等诗句,表现出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斗的激烈程度。
在表达对敌军的蔑视和仇恨时,诗人运用了“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这样的比喻,显得尤为生动形象。而“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则传达了彻底消除敌人、捍卫国家安宁的决心。
在抒发个人感慨的部分,诗人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儒家风范与英雄之志之间的冲突。虽然身为儒生,但他却有着“气欲吞逆羯”的壮志,希望能在战场上为国效力。然而现实却是“斯时不见用”,这使他倍感惋惜和愤怒。因此,他在梦中穿越至北方边疆,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热忱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吾闻》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时间大约在1040年至1048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唐宋之交,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个人际遇方面,苏舜钦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任职。然而,由于他性格直爽,不愿趋炎附势,因此在官场受到排挤。这段时期的挫折和坎坷,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初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作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些问题在苏舜钦的诗作中也有所反映。
总的来说,《吾闻》这首诗是在北宋时期,诗人苏舜钦在生活坎坷和社会矛盾的背景中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