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
荒亭俗少游,迁客心自爱。绕亭植梧竹,私心亦有待。昨朝十骑来,䟃𧽼拥林外。水禽骇笳鼓,野老瞻车盖。公馀喜静境,宾至因高会。跋石已行厨,临流聊褫带。优游鄙情通,放旷未礼杀。酒醇引易釂,肉美举必嘬。千蹠恣食鸡,二螯时把蟹。开颜閒善谑,倾耳得嘉话。暮夜欢未厌,裴回意将再。跋已见懵腾,跨鞍极倒载。明日尚狂酲,嘉贶不遑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芜的亭子中,游客稀少,宦游人却独爱此地。围绕亭子种植着梧桐和翠竹,这也寄托了我的期待。昨天清晨,十多个人骑马来到,他们的随从簇拥在树林之外。水鸟被战争的喧闹声惊起,乡野的老人翘首仰望那些车辆。闲暇之余,我喜欢这种静谧的环境,有宾客来访便一起登高聚会。走过岩石旁已经准备好了佳肴,临近溪流可以暂时解开衣带。尽情享受这种旷达之情,未曾失去礼仪。美酒助兴,让人畅饮,美味佳肴必然大快朵颐。品尝各种美食,诸如鸡肉、螃蟹等。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倾听他人的佳话。夜幕降临,欢乐的氛围还未消退,我们徘徊不舍,打算再次欢聚。今晚我已经喝得有些醉意朦胧,跨上马鞍却险些栽倒在地。明天还会沉醉在这种欢乐之中,不敢接受您的恩赐。
去完善
释义
1. 郡侯:古代官职名,对郡守的敬称。
2. 沧浪亭:位于苏州南园的一座亭子。
3. 荒亭:荒废、人迹罕至的亭子。
4. 俗少游:这里指游人稀少的地方。
5.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6. 待:期待,等待。
7. 十骑:十个骑马的人,这里指的是朝廷的官员来访。
8. 䟃𧽼:形容马匹很多的样子。
9. 林外:树林外面。
10. 水禽: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11. 骇:受到惊吓。
12. 笳鼓: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警报或鼓舞士气的乐器。
13. 野老:乡村老人。
14. 瞻:仰望,看。
15. 车盖:古代车舆上的伞盖,代指车马。
16. 公馀:公务之余。
17. 高会:盛大的宴会。
18. 跋石:即登山,跋,翻山越岭。
19. 行厨:流动厨房。
20. 临流:靠近溪流。
21. 聊:随便,随意。
22. 褫带:脱去腰带,表示放松、不拘束。
23. 优游:悠闲自在。
24. 鄙情通: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欲望得到满足。
25. 放旷:放任自由。
26. 未礼杀:没有过于讲究礼仪。
27. 易釂:容易喝光。
28. 举必嘬:举杯必然喝酒。
29. 千蹠:指多人聚集在一起。
30. 恣:尽情地。
31. 食鸡:吃鸡。
32. 二螯:螃蟹的两只钳子。
33. 时:不时,偶尔。
34. 开颜:展露笑容。
35. 閒善谑:说一些轻松幽默的话。
36. 倾耳:全神贯注地听。
37. 暮夜:傍晚时分。
38. 裴回:徘徊。
39. 意将再:想要再次相聚。
40. 跋已见懵腾:指饮酒过量后昏昏沉沉的状态。
41. 跨鞍:指上马。
42. 极倒载:形容醉得很厉害。
43. 明日尚狂酲:第二天还沉醉在酒意之中。
44. 嘉贶:指宴会。
45. 不遑拜:来不及感谢。
去完善
赏析
《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亭子中迎接来访的郡侯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环境、事件和心境来表达自己对友情和宴会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开篇就强调了“荒亭俗少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孤独和荒凉之感。然而,紧接着诗人又写到“迁客心自爱”,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荒凉之境,却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坚韧的性格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围绕亭子种植梧竹的行为,表达了对友情的期待。而“昨朝十骑来,驰骤拥林外”则描绘了郡侯来访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在描写宴会场景时,诗人通过对比水禽、野老、宾客等不同的人物反应,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氛围。其中,“酒醇引易釂,肉美举必嘬”更是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示了宴会的丰盛佳肴。
整首诗以“暮夜欢未厌,裴回意将再”作为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最后,诗人以“跋已见懵腾,跨鞍极倒载”的形象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宴会结束后的惋惜和不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郡侯访予于沧浪亭因而高会翌日以一章谢之》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998-1048年)。诗题中的“郡侯”是指张栾,他在嘉祐年间担任苏州知州。苏舜钦当时在苏州创建了有名的文学雅集组织——水石闲谈社,他们经常聚集在沧浪亭探讨学问、吟诗作赋。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仁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023年到1063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时,苏舜钦正遭受政治失意的困扰。由于与权臣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他遭到排挤,被迫辞去了秘书省的职务。在政治上受挫的苏舜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这段时期的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日益上升。许多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苏舜钦等人发起了水石闲谈社,倡导“诗酒风流”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反抗腐朽的官僚体制,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