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圣俞见赠
自嗟处身拙,与世尝龃龉。
至于作文章,实亦少精趣。
低摧朝市间,所向触谤怒。
夫子兴众殊,琢饰贶佳句。
将然纸上动,读毕恐飞去。
自觉异平居,恍忽忘世故。
迥如出泥涂,熏涤失臭污。
衣之青霞裾,饮以紫蕊露。
輶轩驾飞黄,蹀躞上夷路。
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
雅意虽可珍,三复未敢报。
退惭百不堪,尚恐君悔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自己的笨拙,与世间总是有矛盾。
至于写作的文章,实在缺乏精妙的趣味。
在繁华的市场中跌跌撞撞,所到之处都遭到指责和愤怒。
您却独具慧眼,精心雕琢赐予我优美的诗句。
这些文字仿佛在纸上跃动,读完之后怕它们会飞走。
自己感觉与平常不同,恍惚之间忘记了世间的烦恼。
就像从污泥中挣脱出来,洗涤掉所有的污秽。
穿上青霞般的衣服,品尝紫蕊般的露水。
驾驭着轻盈的车子,奔跑在平坦的道路上。
古人看重智慧的人很少,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又怎么能放在心上。
您的美意虽然宝贵,但我再三思量不敢轻易回应。
我退出并感到羞愧,生怕让您后悔有所误判。
去完善
释义
1. 梅圣俞:北宋诗人,与苏舜钦交情甚厚,此诗为回应他的赠诗而作。
2. 嗟:叹息。
3. 处身:处世。
4. 拙:笨拙。
5. 龃龉:不和谐。
6. 文:文学创作。
7. 少精趣:缺乏精彩之处。
8. 低摧:受压抑。
9. 朝市:指朝廷与市井。
10. 所向:所到之处。
11. 触谤怒:招致诽谤和愤怒。
12. 夫子:指梅圣俞。
13. 兴众殊:特别擅长写作。
14. 琢饰:精心雕琢修饰。
15. 贶:赐予。
16. 将然:将要展现的样子。
17. 纸上动:诗歌在纸面上生动活泼。
18. 读毕:读完诗稿。
19. 平居:平时。
20. 恍忽:恍惚。
21. 出泥涂:比喻摆脱困境。
22. 熏涤:洗涤熏陶。
23. 青霞裾:青霞仙人的衣襟,形容美妙的文章。
24. 紫蕊露:紫色的花蕊上的露水,喻指高雅的诗篇。
25. 輶轩:轻便的车辆。
26. 飞黄:神马名,比喻骏马。
27. 蹀躞:马的行步。
28. 夷路:平坦的大道。
29. 雅意:高尚的用意。
30. 三复:多次阅读。
31. 百不堪:各种不足。
32. 悔误:后悔看错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答梅圣俞见赠”,是苏舜钦对其好友梅圣俞的回诗。诗人自谦地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认知。他深感自己处世愚拙,与社会常生龃龉;而对于写作,他也觉得缺乏精致趣味。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不满和挣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作品质量和美学追求的坚持。
接着诗人描述了梅圣俞的作品给予他的感受:如同灵动于纸上的生命般跃动,仿佛读完就会飞逝而去。这样的描绘,突出了梅圣俞作品的生动性和深刻感染力。同时诗人也由此体会到了超越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犹如脱污泥而沐清风。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阅读梅圣俞佳作时的心理活动:犹如身着青云衣,品味紫蕊露。诗人以此赞美了梅圣俞诗歌的高雅脱俗,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的精神升华。
然后诗人以飞黄腾达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自己和梅圣俞这样才子的高度认可和期许。诗人认为,他们的才华应该得到赏识,不应该被世俗所累。所以即便面对世俗的非难,他们也不会妥协自己的信念。
最后诗人强调了对梅圣俞善意的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态度。他认为梅圣俞的厚爱虽然宝贵,但他却不敢轻易回报。这是因为他在内心中觉得自己实在百无一用,生怕辜负了对方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梅圣俞见赠》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的一首酬答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苏舜钦因与宰相杜衍、范仲淹等政治见解不合,受到排斥,自请外放为湖州知州。
在这个时期,宋王朝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官僚腐败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以范仲淹为首的士大夫们提出了“庆历新政”,试图通过改革教育、选拔官员和调整政策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这场改革只持续了短短一年就宣告失败。
作为改革的支持者,苏舜钦在政治上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继续在文学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与梅尧臣(号梅圣俞)交情深厚,两人在文学上相互欣赏,互相激励。在这首诗中,苏舜钦以梅尧臣的赠诗为题,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