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秦陵

标题包含
望秦陵
雄心虽盖世,竟亦弃群臣。 役重倾天下,时危启圣人。 石麟空举首,银海罢流春。 陇阙今无复,应深行路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雄心壮志无人能敌,最后却只能放弃身边的群臣。 重任在肩,担负着整个天下的重担,然而在时局危急之时,只有圣人才能发挥作用。 就像石头麒麟一样,虽然已经尽力出头,却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继续发展。 如今已经没有过去的繁华景象了,只能在漫长的路上深深感受到灰尘的厚重。
去完善
释义
1. 雄心:有远大志向的人。 2. 盖世:压倒世上所有人。 3. 弃群臣:指秦始皇去世,撒手人寰。 4. 役重:指秦始皇征召大量劳工修建阿房宫。 5. 倾天下:用尽整个国家的力量。 6. 时危: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危急的局势。 7. 圣人:指秦始皇的继承者。 8. 石麟:指秦陵前的石马雕像。 9. 银海:古代对北极星的称呼。 10. 罢流春:意指无人在石马上看到流动的河水。 11. 陇阙:陕西省一带的地区,秦陵所在地。 12. 无复:不再存在。 13. 应深:可能很深。 14. 行路尘:比喻远离繁华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苏舜钦的《望秦陵》是一首描绘秦始皇陵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述,表达了对秦始皇雄心的感叹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人用“雄心虽盖世,竟亦弃群臣”来表达对秦始皇的赞美。秦始皇作为一位统治者,他的雄心壮志和统一六国的伟业足以盖世,但他的统治并未持续久远,最终也未能得到群臣的支持。这里,诗人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即无论多么强大的统治者,都难以抵挡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通过“役重倾天下,时危启圣人”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六国的大业,发动了大量的战争和劳役,导致民生疾苦。而在这个过程中,时机和环境的变化又催生了新的统治者,这也体现了历史的无常。 接着,诗人以“石麟空举首,银海罢流春”来形容秦始皇陵的壮丽景象。秦始皇陵的石麟虽然已经没有了生命力,但它仍然象征着秦始皇的威严和气概。而陵墓周围的银海(指陵园内的水池)虽然曾经流淌着春天的水流,但现在也已经荒废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陇阙今无复,应深行路尘”来总结全诗。秦始皇时期的陇阙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行人的尘土。这里,诗人再次强调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 总的来说,苏舜钦的《望秦陵》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秦始皇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秦陵》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描绘秦始皇陵的壮丽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唐宋之交。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后世所称颂。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苏舜钦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因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使得他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感慨的诗篇,《望秦陵》便是其中之一。 在《望秦陵》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北宋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苏舜钦通过对秦始皇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