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南延宾亭
乱蝉咽咽柳霏霏,独上危亭俯落晖。
江外山从林下见,城中人向渡头归。
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出处两乖空自挠,伤哉吾道欲何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嘈杂的蝉鸣声中柳树轻轻飘动,独自登上高高的亭子俯瞰夕阳。江水那边的山在树林之下隐约可见,城里的居民纷纷向渡口走去准备回家。远方的风烟让我想寻找更高的归宿,但世间的纷扰让我的心难以平静。进退维谷之中我倍感焦虑,悲哀的是我不知道我的道路在哪里可以依靠。
去完善
释义
1. 独上危亭:登上高耸的亭子。危,高耸。
2. 江外山:指长江以外的群山。
3. 林下见:在树林下面看到。
4. 思高遁:想到隐居避世的生活。高遁,隐居避世。
5. 豺虎纵横:形容盗匪横行。豺虎,比喻盗匪。
6. 息机:停止世俗活动。
7. 出处两乖:入世与出世两种生活方式都不适合。出处,指出仕和隐居。乖,违背。
8. 伤哉吾道欲何依:感叹自己的道路应该走向何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扬州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南延宾亭上所见的美景及其复杂的心境。开篇两句“乱蝉咽咽柳霏霏,独上危亭俯落晖”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色,树上的蝉鸣嘶哑,柳絮纷飞,诗人独自登上高高的亭子俯瞰夕阳。接下来的“江外山从林下见,城中人向渡头归”两句则以江水对岸的山景和林间归人为背景,展现了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的世界。
紧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表现了他希望远离世俗纷扰,却又无法摆脱尘世烦恼的心境。“出处两乖空自挠,伤哉吾道欲何依”则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与无奈。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自然与城市交汇的场景,并用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城南延宾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一首描写风景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人生际遇方面,苏舜钦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官员,他曾在朝为官,但因政坛风波被贬谪。他在扬州担任盐官时,闲暇之余游览了扬州城南的延宾亭,并写下了这首描绘美景的诗篇。从诗中可以看出,尽管遭遇挫折,苏舜钦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学创作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宋朝皇室对文人的重视和优待,使得当时的文人生活较为优裕,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此外,宋初的经济繁荣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