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撑着船穿过茂密的芦苇丛,默默无言地凝视着湖面的波澜起伏。
去完善
释义
刺棹:撑船;芦荻:芦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太湖风光为背景,融情入景,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上片描绘了太湖的清幽景色,将自然之美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落日暴风雨”一句笔锋陡转,暗示现实的险恶与人生的坎坷。下片直抒胸臆,倾诉壮志未酬的苦闷。“丈夫志,当景盛”二句慷慨激昂,流露出不甘平庸的豪情,但“壮年何事憔悴”则透露出无奈与悲凉。结尾部分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刻画了一个孤独而深沉的形象,使全词余韵悠长。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精炼,既体现了苏舜钦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折射出宋代士人普遍的内心矛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庆历四年,正值壮年的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政敌攻讦,被罢去官职。他隐居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以自适。这首词便作于此时。词人徘徊太湖之滨,遥望洞庭山影,追思范蠡、张翰等先贤往事,感怀自身遭遇。面对浩渺烟波,他既向往归隐生活,又难舍济世之志,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落日风雨中,一叶扁舟载鲈归来,更引发他对人生进退的深沉思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