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阴风搅林壑,骤雨到江湖。
白日不觉没,緐云何处无。
楼吟凉笔砚,溪梦乱菰蒲。
闻说京华盛,污泥入敝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掠过树林,骤雨降临湖面。
白天不知不觉地消失,厚厚的云层无所不在。
站在楼上吟咏诗歌,凉意袭来,笔墨间透着丝丝凉意。
溪水如梦,杂乱的菰蒲丛生。
听说京城繁华热闹,污泥却已经浸入了我的陋室。
去完善
释义
1. "阴风":指的是寒冷的北风或者东北风,这里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寒冷之风。
2. "搅":指扰乱、搅动。
3. "林壑":树林和山谷。
4. "骤雨":突然间下起来的大雨。
5. "江湖":江河湖泊。
6. "白日":太阳。
7. "不觉没":不知不觉间消失。
8. "緐云":繁密的云层。
9. "楼吟":在高楼上吟咏诗歌。
10. "凉笔砚":清凉的笔墨。
11. "溪梦":在溪流边做梦。
12. "乱菰蒲":指到处都是的菰蒲植物。
13. "闻说":听说。
14. "京华盛":京城繁华的景象。
15. "污泥":脏乱的水泥路。
16. "敝庐":破旧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中的内心感受。首先,诗人通过“阴风搅林壑,骤雨到江湖”两句描述了外部环境的恶劣。林壑被阴风席卷,江湖被骤雨侵扰,这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接下来,诗人通过“白日不觉没,緐云何处无”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观察。白日渐渐消失,繁密的乌云遍布各处,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助于楼吟和溪梦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在这种环境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诗人的想象中,他正在书桌前挥毫泼墨,可是这些文字在风雨声中显得模糊不清;他同时又在梦中徘徊于溪流边,看着水草混乱,自己也无法在这世界中找到一个宁静的栖息地。最后,诗人以“闻说京华盛,污泥入敝庐”作结,既表达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向往,又抒发了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歌感情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雨》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在公元997年至1058年之间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雨景的诗歌。这个时期正值宋朝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间段内,苏舜钦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官员,后因与权臣不合被贬谪至湖南,期间他深感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后来,他在岳阳楼附近的小岛上度过了几年宁静的生活,开始潜心文学创作。这段时间的创作生涯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使他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这个时代,诗歌在文人墨客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许多文人通过诗歌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期获得皇帝的赏识。因此,当时的文人墨客多以山水、花鸟等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苏舜钦的《秋雨》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通过对秋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