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濠梁别王原叔

标题包含
过濠梁别王原叔
交道今莫言,难以古义责。 锱铢较利害,便有太行隔。 余生性阔疎,逢人出胸膈。 一旦触骇机,四向尽戈戟。 平生交游面,化为虎狼额。 谤气惨不开,中者若病疫。 遂令老成人,坐是亦见斥。 既出芸香署,又下金华席。 摧辱实难任,官名亦非惜。 罪始职于予,时情未当隙。 今来濠水涯,日夜自羞惕。 高风激颓波,相遇过畴昔。 白璧露肺肝,晴云见颜色。 乃知天壤间,自有道义伯。 明日又告行,吁嗟四海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交往莫再说,按古代标准责备难。 斤斤计较利害得失,友谊便如太行山阻隔。 我天生性格疏阔,与人交往敞开心扉。 一朝触及险恶机关,四方布满刀剑。 曾亲密无间的友人,转眼变得面目狰狞。 恶意诽谤无法平息,中招者如罹患疫病。 使得老成之人,也为此受到排斥。 离开翰林院职位,又被贬谪到金华。 承受侮辱实在难忍,但官职名誉并非珍视。 罪责起始于我,时运不济无法避开。 而今来到濠水边,日夜自羞自责。 高雅之风激荡颓废世风,相遇故人胜往昔。 赤诚之心犹如白玉,晴朗天空展现真实容颜。 方知天地之间,本有道义之伯。 明天又要离去,感叹四海之大却相逢不易。
去完善
释义
1. "交道":交往之道,即人际关系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这里苏舜钦表示当今的交往原则与古人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不能以古代的标准去要求现代的人际交往。 2. "古义":古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3. "锱铢":比喻极小的数量。这里用来强调在某些小事上过分计较利益得失,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如高山一般遥远。 4. "太行":中国东部的一座山脉,这里借用其寓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感。 5. "馀生":苏舜钦自称,表示自己后半生的生活状态。 6. "阔疎":不拘小节,指苏舜钦性格豁达开朗,对他人不设防。 7. "触骇机":意指触及了敏感的话题或事件。 8. "四向":四方,泛指各处。 9. "戈戟":兵器,这里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10. "谤气":恶意中伤的气焰。 11. "中者":受到攻击的人。 12. "病疫":比喻精神上的压力和困扰。 13. "老成人":经验丰富的长者,这里指那些因遭受诽谤而被贬谪的老官员。 14. "芸香署":古代官署的一种,这里指的是被贬谪的地方。 15. "金华席":豪华的宴会,这里用来比喻失去的高位。 16. "摧辱":受尽侮辱。 17. "官名":指苏舜钦丢掉的官职,这里并非指普通的官职名称。 18. "罪始职于予":我的罪过开始于任职之时,意思是自己的官场生涯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波折。 19. "时情":当时的时事风气。 20. "当隙":抓住时机。 21. "濠水涯":濠水的岸边,这里是苏舜钦流放地的地理位置。 22. "羞惕":感到羞愧和警惕,表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有所反思。 23. "高风":高尚的风骨和品质。 24. "颓波":波浪的消退,比喻世风的衰颓。 25. "白璧":比喻纯洁无瑕的品质。 26. "晴云":晴朗天空中的云朵,这里用来比喻人的表情。 27. "道义伯":有道德修养的贤人。 28. "明日":诗中说的明天。 29. "告行":辞别上路,这里指诗人即将离开此地。 30. "吁嗟":感叹,表示对世事的不满和感慨。 31. "四海窄":指世界变得越来越狭隘,意思是有道德操守的人越来越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交道”开篇,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作者指出,当今社会的人们往往因为细微的利益争执而反目成仇,就像太行山一样将彼此隔离开来。接着,诗人自嘲自己的性格豁达粗疏,过于率真地在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无意中触犯了他人的利益,使友人变成了敌人,甚至遭受诽谤和排斥。然而,诗人并没有为此感到惋惜,反而毅然放弃了官场名利,选择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道路。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在濠水畔遇到了王原叔这样的挚友,彼此之间坦诚相见,展现了高尚的品质。这使得诗人意识到,尽管社会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利益纷争,但在天地的广阔之中,仍然有坚持道义、崇尚真诚的人存在。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于朋友离别和前路未知的惆怅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抒发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道义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自己的勇敢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舜钦的《过濠梁别王原叔》是一首抒怀诗,作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在这首诗中,苏舜钦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诗词的创作时间: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这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2. 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苏舜钦在此时期正处于宦海浮沉的阶段。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但因性格耿直,曾受到过排挤和打压。然而,他也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赏识和支持,如欧阳修、范仲淹等。这段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仁宗时期,虽然国家相对稳定,但在政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斗争,以及官僚体制的腐败现象等。此外,当时的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缺乏实际才干,这也是苏舜钦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担忧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