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

标题包含
秋夜
新秋积雨后,夜闻蚯蚓声。 似争络纬緐,不让蟋蟀清。 嗟尔微陋物,身与土壤并。 藐然本无心,天时使之鸣。 空庭杂槀木,亦能感人情。 老蛟蛰污泥,寂默不自惊。 一旦走霹雳,飞雨洗八纮。 幽蟠孰可闻,自有济物诚。 岁若弗大旱,此志岂妄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入秋后连续降雨,夜晚听到蚯蚓的声音。 仿佛在跟络纬比赛,不愿意输给蟋蟀的歌声。 感叹你们这些微小的生物,身体和土壤相伴相生。 无意识地发出声音,是顺应天时的表现。 空旷的庭院里杂生着枯枝败叶,也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如同老蛟在污泥中潜伏,虽然寂静但不自乱阵脚。 一旦雷声滚滚,飞雨洒满大地。 谁知道那些深藏在地下的生命,有救济万物的诚意? 倘若没有严重的旱情,它们的呼声怎么会被忽略呢?
去完善
释义
1. 新秋:秋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2. 积雨:连续下雨。 3. 蚯蚓声: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所产生的声音。 4. 争:争夺。 5. 络纬:一种昆虫,即莎鸡,也叫络纬虫。 6. 让:谦让。 7. 蟋蟀清:指蟋蟀的叫声。 8. 微陋物:指蚯蚓。 9. 身与土壤并:身体跟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 10. 藐然:渺小。 11. 本无心:没有自主意识。 12. 天时:自然界的气候条件。 13. 使之鸣:使它发出声音。 14. 空庭:空旷的庭院。 15. 杂:混杂。 16. 槀木:枯木。 17. 感人情:触动人的情感。 18. 老蛟:老年蛟龙。 19. 蛰污泥:潜伏在污泥中。 20. 寂默:沉默。 21. 一:一旦。 22. 走霹雳:引发雷电。 23. 飞雨洗八纮:形容雨水洒满大地。 24. 幽蟠:潜藏。 25. 可闻:被察觉。 26. 济物诚:帮助万物的意愿。 27. 若:如果。 28. 弗:不。 29. 大旱:严重的旱灾。 30. 此志:指蚯蚓帮助抗旱的愿望。 31. 岂:难道。 32. 妄行:胡乱行事。
去完善
赏析
《秋夜》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一首诗。诗人在新秋雨后之夜,听到蚯蚓和蟋蟀的声音,感叹它们虽然是微小之物,却也能影响人们的心情。诗人通过描写蚯蚓、蟋蟀等小生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新秋积雨后,夜闻蚯蚓声”,点明时间地点,描绘出秋天雨后夜晚的景象。诗人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描述了秋天的气候特征以及动物的活动规律。 颔联“似争络纬緐,不让蟋蟀清”,以拟人的手法,将蚯蚓和蟋蟀的声音进行对比,表达了两者之间相互竞争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力。 颈联“嗟尔微陋物,身与土壤并”,感叹这些微小而平凡的生物,虽然生活在土壤中,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诗人通过赞美这些小生物,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腹联“藐然本无心,天时使之鸣”,认为这些小生物并无自主意识,只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发出声音。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规律的深刻领悟。 尾联“空庭杂槀木,亦能感人情”,提到空旷的庭院中,除了蟋蟀和蚯蚓的声音,还有杂树的声音。这些声音都能触动人们的心情,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对自然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5年,正值苏舜钦因卷入庆历新政的党派纷争而被罢黜,谪居苏州的一段时间。 当时,北宋王朝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官场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仁宗皇帝采纳了范仲淹等人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然而,这场改革却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许多参与改革的官员遭到排挤和打击。 苏舜钦作为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之一,因受到保守派的谗言陷害而被罢官,被迫离开京城,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苏州。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将自己的满腹才华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秋夜》正是苏舜钦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枫叶、菊花等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却依然坚韧不屈的品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抒发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