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

标题包含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 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佛氏解为银色界,仙家多住玉华宫。 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长江两岸,共同欣赏;桥上美景如画,冷冷的光线在其中穿行。 云彩如金色饼状物鲜艳盛放,水面像彩虹般沉睡其中。 佛家认为这景色就像银色世界,神仙的家则仿佛是华丽的宫殿。 这里的壮丽景色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清楚,只想追随这美景,乘着清晨的风来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松江:这里指江苏省苏州市松江县。 2. 新桥:在上海市松江区北门外,跨古浦塘上。始建于宋代。 3. 对月:赏月的意思。 4. 柳令:即柳子玉,名宗元,字子玉,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5. 下同:指与江水同样明亮。 6. 画桥:装饰精美的桥梁。 7. 横绝:横跨江面。 8. 冷光:月光。 9. 云头艳艳开金饼:形容月光照耀下的云朵像金色的饼一样美丽。 10. 水面沈沈卧彩虹:形容水面反射出的月光如彩虹般美丽。 11. 佛氏:佛教,这里指代佛教徒。 12. 银色界:比喻月亮周围的光辉。 13. 仙家:神仙,这里指代修炼成仙的人。 14. 多住:常住在。 15. 玉华宫: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16. 地雄景胜:地势雄壮,风景优美。 17. 言不尽:用言语无法完全表达。 18. 但欲追随:只想跟随。 19. 乘晓风:迎着早晨的微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赏月景象的诗。诗人通过明月、江面、云朵和彩虹等元素,展现了松江新桥的中秋夜景。诗人在月色中领略了画的美丽、仙境的飘渺以及人间美景的震撼。在欣赏这些美景的过程中,诗人产生了追随晓风追寻仙境的愿望。整首诗色彩丰富、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咏月诗。此诗创作于庆历四年(1044年)的中秋时节,时值作者因上疏论事被罢黜,寓居苏州之时。 在这一时期,苏轼因直言敢谏而被罢黜,离开了政治中心。他寄情山水,游历江南各地,与文人墨客切磋交流,诗歌唱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者在中秋之夜,于松江新桥畔赏月,与友人柳令一同抒发情怀。他们借明月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庆历年间,北宋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民生疾苦。苏轼因上疏论事而被贬谪,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然而,他在罢黜后并未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