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韩三子华还家

标题包含
送韩三子华还家
人在天壤间,共为气躯逐。 岁月自崩奔,冉冉若转毂。 荣乐随云烟,凋零共草木。 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 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 前年奔大凶,况复堕手足。 零丁旅山阳,逐熟聚衰族。 相逢眼尽白,闭户甘退缩。 左丞镇景亳,相去路重复。 数遣令子来,十里吊荼毒。 子华勇此行,东下甚匍匐。 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恸哭。 嗟我颜色枯,须苍鬓又秃。 相别始逾年,世事何反复。 晤言出世表,但觉白日速。 勘书春雨静,煮药夜火续。 襟怀两澄澹,炯炯抱明玉。 时苦外物喧,又嗟别期促。 和风送归帆,盎动淮气绿。 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生命的追逐者。 岁月匆匆流逝,如同车轮般不断运转。 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草木枯荣都是自然规律。 成功与困境本就是寻常之事,通达之人又如何能迅速求取呢? 无奈这个肉体凡胎,依然逃脱不了世俗的困扰。 前年遭遇大凶之祸,更因手足无措而沉沦。 流浪在山水之间,与熟人为伍共度时艰。 相遇时眼神都已失去光芒,闭门享受孤独也是甘心的选择。 左丞镇守在亳州,相隔路途遥远重重。 多次派遣使者前来慰问,我在十里之外吊唁。 子华勇敢地踏上旅程,向东而行非常艰辛。 进门还来不及说上话,就已经相对痛哭。 看看我的容颜已枯萎,须发苍白稀疏。 才刚分别一年有余,世事变幻多么无常。 相谈之中超脱尘世,只觉得时光飞逝。 勘书时在春雨中平静,夜晚煮药与火相伴。 内心清澈如水,闪耀着明亮的光芒。 偶尔苦于外界的纷扰,又叹息离别在即。 和风送走返家的帆影,淮河的水绿涌动。 早日寄来别后的诗篇,轻声吟咏安慰孤独的内心。
去完善
释义
1. 天壤:天地之间,表示广大的空间。 2. 逐:追逐。 3. 崩奔: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4. 冉冉:渐渐。 5. 转毂:车轮转动。比喻时间的流逝。 6. 荣乐:荣华富贵。 7. 亨屯:指人生的通达和困顿。 8. 安可速:怎么可能快速得到。 9. 奈何:无可奈何。 10. 躯骸:指人的身体。 11. 大凶:指灾难或祸患。 12. 零丁:孤单。 13. 山阳:今江苏淮安市。 14. 逐熟:跟随熟悉的人。 15. 聚衰族:聚集在一起的老人。 16. 眼尽白:指老年的症状之一——眼花。 17. 亨屯:指人生的通达和困顿。 18. 镇:驻扎。 19. 景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 20. 相去:相距。 21. 数遣:多次派遣。 22. 令子:指自己尊称别人的儿子。 23. 吊:安慰。 24. 荼毒:苦难。 25. 匍匐:艰难前行。 26. 入门:进入家门。 27. 相看:互相看着。 28. 恸哭:悲痛的哭泣。 29. 嗟:感叹。 30. 颜色枯:形容面容憔悴。 31. 须苍鬓又秃:胡须花白,头发稀疏。 32. 逾年:超过一年。 33. 世事:指世间的事物和人情。 34. 晤言:会面交谈。 35. 出世表:超脱世俗之外。 36. 但觉:只觉得。 37. 白日速:时光飞逝。 38. 勘书:检查书籍。 39. 春雨静:春天雨后天晴的景象。 40. 煮药夜火续:晚上继续煎药。 41. 襟怀:胸怀。 42. 澄澹:清澈。 43. 炯炯:明亮。 44. 抱明玉:怀抱美德。 45. 外物喧:指外界的纷扰。 46. 别期促:分别的时间临近。 47. 和风:温和的风。 48. 归帆:回家的船只。 49. 盎动:涌动的样子。 50. 淮气绿:淮河的水色。
去完善
赏析
《送韩三子华还家》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世事变幻、命运多舛的境遇中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人与岁月的流转、荣乐的虚幻和凋零的必然,揭示了人生中的诸多无奈。“人在天壤间,共为气躯逐”一句开篇便表达了人类在天地的洪流中共同追求生存与发展的主题。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沉,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现实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韩三子华还家》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1008-1048年)在庆历四年(1044年)创作的。庆历四年是宋仁宗在位时期的一个政治敏感期,这一时期朝廷内部正在进行一场政治斗争。 这一年,支持改革的一派官员向仁宗皇帝上疏,弹劾主张保守的宰相吕夷简。结果,吕夷简被罢免,而主张改革的范仲淹、杜衍等人被任命为宰相。这场政治变革史称“庆历新政”。然而,庆历新政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引起了朝野的动荡。 在此背景下,苏舜钦因参与了弹劾吕夷简的活动而被贬谪到湖州任监税官。在湖州任职期间,苏舜钦创作了这首诗。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官场的风云变幻深感忧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家国天下的忧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