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广喜法师堂

标题包含
题广喜法师堂
我为名驱苦俗尘,师知法喜自怡神。 未知欢戚两忘者,始是人间出世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为名驱:意为被名利所驱使。 2. 苦俗尘:指世俗的烦恼和痛苦。 3. 师知法喜:意为法师能够领悟佛法的真谛,从中得到喜悦。 4. 自怡神:自己感到愉悦和满足。 5. 未知:指不知道的情况。 6. 欢戚:泛指喜怒哀乐等情感。 7. 两忘:指把悲喜两种情感都忘却。 8. 始是:才是,表示肯定。 9. 人间出世人:指在凡间却又超脱尘世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束缚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诗中“我为名驱苦俗尘”一句表达了自己被世俗的名利所驱使,感到痛苦不堪。而广喜法师的修行生活却能让身心愉悦,他通过佛法修习,达到了内心的喜悦与宁静。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广喜法师的敬仰之情,并认为只有忘却了欢乐和悲哀,才能超凡入圣,达到真正的人间出世的境界。全诗情感深沉,意味深长,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广喜法师堂》这首诗是北宋著名诗人、文人苏舜钦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8年,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在这一年,苏舜钦遭遇了个人生活的一大转折点。他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被贬谪到苏州一带,失去了朝中的地位和权力。这次挫折使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这一时期,他游历山水、结交贤士,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和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想。 此外,当时北宋朝廷推崇儒家思想,大力提倡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从而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而佛教作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其影响力亦不可忽视。许多文人与僧侣交好,了解佛学教义,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苏舜钦也不例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