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兴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感兴三首 其一
后寝藏衣冠,前庙宅神主。 吾闻诸礼经,此制出中古。 秦嬴蚀先法,乃复祭于墓。 汉衣以月游,于道盖无取。 宣帝尊祖庙,失制徧九土。 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 魏帝乐铜台,遗令置歌舞。 昏嗣竟从之,此事狂夫阻。 唐制益纷华,诸陵锁嫔御。 旷女日哀吟,于先亦奚补。 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覩。 威灵已霄汉,嗣皇念宗祖。 绘事移天光,刻象肖神武。 徧敕旧游地,输材起宫宇。 阶墄扣以金,墙壁衣之黼。 功既即奉迎,法仗叠箫鼓。 玩好择珍奇,目夺不可数。 三京佛老家,已有十数处。 朝家虽奉先,越礼古不许。 君不祭臣仆,父不祭支庶。 丹楹岂非孝,圣贬甚萧斧。 大祀当以时,寝庙即其所。 惜哉共俭德,乃为侈所蛊。 痛乎神圣姿,遂与夷为侣。 苍生何其愚,瞻叹走旁午。 贱子私自嗟,伤时泪如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寝室收藏衣冠,前庭供奉神位。 我听闻诸礼仪经典,此制度出自中古时代。 秦始皇破坏了古代礼仪,于是在墓地进行祭祀。 汉代在月夜出游,这与礼仪之道并无关系。 宣帝尊崇祖先的庙堂,失去了传统的规范。 汉元帝借鉴前代礼仪,却突然全部废除。 魏武帝喜欢在铜雀台上设宴作乐,留下遗命设置歌舞表演。 昏庸的继承者竟然遵从他的意愿,这事被有识之士反对。 唐朝制度更加奢华,各陵墓有嫔妃居住。 寂寞的女子每天哀伤吟唱,这对于先人又有什么补益呢? 我们宋朝的三位圣人,乘云而行无法看见。 他们的威严早已超越世俗,继位的皇帝顾念宗亲。 描绘圣人的事迹如同天赐的光芒,雕刻的肖像栩栩如生。 皇帝下令重建旧时的游乐之地,筹集材料建造宫殿。 台阶和门槛都镶有金子,墙壁上绣着华丽的图案。 工程完成后准备迎接,法驾队列密集如鼓声。 选中的珍品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三京地区的佛家胜地,已经有了十多座。 朝廷虽然供奉先人,但越礼的行为自古不被允许。 君主不应该祭拜臣民,父亲也不应该祭拜旁支后代。 红色的柱子难道不是孝道的表现吗?但圣人认为它过分了。 重大的祭祀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而寝庙就是祭祀的地方。 可惜啊,他们过于节俭,却被奢侈迷惑。 痛心啊,神圣的容颜,竟然与夷狄为伍。 百姓多么愚昧无知,瞻仰感叹奔走四方。 我独自感叹,伤感时局眼泪如雨下。
去完善
释义
1.后寝: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2.衣冠:指穿戴整齐。这里指祭祀时的礼服。 3.中古:这里指的是汉朝。 4.秦嬴:秦始皇。 5.蚀:侵蚀、破坏。 6.先法:先秦的礼仪制度。 7.汉衣以月游:指汉代皇帝每月祭祀祖先的礼仪。 8.宣帝:西汉第五位皇帝刘询,他在位期间曾恢复宗庙祭祀。 9.孝元:西汉第十位皇帝刘衎,他曾经取消了一些繁缛的祭祀制度。 10.魏帝:曹魏王朝的首任皇帝曹操。 11.昏嗣:指不贤明的继承者。 12.唐制:唐朝的祭祀制度。 13.嫔御:指皇后、妃子等后宫女眷。 14.旷女:指未嫁的女子。 15.三圣人:指宋朝的三位开国皇帝赵匡胤、赵炅、赵恒。 16.绘事:指绘画之事。 17.法仗:皇帝的仪仗。 18.玩好:指各种珍贵的工艺品。 19.三京:指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 20.丹楹:用红色涂饰柱子。这里指皇宫的建筑装饰。 21.圣贬:皇帝的谴责。 22.萧斧:一种劈柴的工具,这里比喻严厉的批评。 23.大祀:指帝王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 24.越礼:指违反礼仪规定的行为。 25.君不祭臣仆:君主不应该祭祀臣民。 26.父不祭支庶:父亲不应该祭祀子孙。 27.旁午:形容纷繁杂乱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感兴三首其一》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一首长诗,它通过对比历代王朝的祭祀制度和诗歌中对祖先崇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和对传统礼仪的执着坚守。 首先,苏舜钦在诗中指出“后寝藏衣冠,前庙宅神主”的做法出自古代的礼经。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破坏了这种制度,汉朝又将祭祀制度推向极端。随后,诗歌介绍了魏晋、唐朝时期的祭祀制度的混乱情况,并强调唐朝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将大量的嫔妃葬入皇陵。苏舜钦对这些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是荒淫无度的行为,违背了孝道和伦理。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赞美了自己的朝代(宋朝)的圣人。他们秉承传统的礼仪制度,重修宫殿,用黄金装饰台阶,让雕刻的神像栩栩如生。诗人提到这些皇帝的用心良苦,为了祭奠先人,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然而,这些看似虔诚的举动却引发了诗人的忧虑。他认为过于奢华的祭祀方式与古代的规定相悖,背离了真正的孝道精神。 此外,诗人还对朝臣们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大臣们在祭祀问题上过于奢侈,丧失了节俭的美德。他们的行为使得皇室的地位受到玷污,与蛮夷为伍。诗人感到痛心疾首,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苏舜钦以冷静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反映了其深深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舜钦的《感兴三首 其一》,创作于公元988年至1048年之间。在诗人的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有些波折,从年轻时候的诗酒风流,到成年后的官场斗争,他逐渐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 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人墨客可以自由抒发个人情感,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评。此外,北宋王朝正值繁荣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舜钦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写下了许多深刻反映人生和社会现实的诗篇。 《感兴三首 其一》以自然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他以树木、山水的变化比喻人生的无常,以春花秋叶的景象揭示了生活的短暂。这种哲理性的思考,既是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整个时代的缩影。这首诗歌体现了苏舜钦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使其成为了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