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亭小饮
山气复清淮,亭临乱石开。
旅愁无处避,春色为谁来。
酒赖啼莺送,歌随去雁哀。
相携聊一醉,休使壮心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雾气重新清净了淮河,小亭建在凌乱岩石间开辟出来。
旅行的愁绪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春天景色是为谁而来的呢?
酒依赖黄莺的啼叫来陪伴我们送行,歌声随着远去的雁群传递哀伤。
让我们一起痛快的喝一次酒吧,不要让雄心壮志被摧折。
去完善
释义
1. 山气:山间之气,这里指淮河两岸的清新空气。
2. 复清淮:又见清澈的淮水。
3. 亭临乱石开:临,靠近;乱石开,形容亭子建立在杂乱的石头上。
4. 旅愁:旅人思家之愁。
5. 为谁来:为什么来,这里表示春天的景色并没因谁的来临而改变。
6. 酒赖啼莺送:赖,依赖;啼莺,鸣叫的黄莺。这句话表示依靠黄莺的叫声唤起饮酒的心情。
7. 歌随去雁哀:歌,唱歌;去雁,离去的鸿雁。这句描述歌声随着离群的鸿雁一起飞走。
8. 相携:相互扶持。
9. 聊一醉:姑且尽情喝酒一次。
10. 休使壮心摧:休,不要;壮心,豪情壮志之心;摧,破坏。这句话劝诫自己要挺住豪情壮志不被消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亭的一次短暂小饮,表达了诗人面对旅愁时的无奈和挣扎。首联以山水为背景,突出了淮亭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的清幽。颔联则表现了诗人无法摆脱的离愁,以及春色的寂寥。颈联通过描绘莺啼、雁去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尾联则以借酒消愁的方式,表达出诗人不愿意让壮志受挫的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淮亭小饮》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庆历五年(1045年)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个时期正是宋仁宗赵祯统治的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诗人苏舜钦早年因参与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谪,流寓在外,直到庆历四年(1044年)才被召回京师,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又被牵连入狱,出狱后削职为民,从此远离官场。这段人生经历使得诗人对山水风景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在诗人创作这首诗时,北宋社会正处于一种表面繁荣、实则暗藏危机的状态。官僚体制日益腐朽,人民生活困苦,而西夏等边疆地区的威胁也日渐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们开始转向自然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苏舜钦的这首《淮亭小饮》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