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感怀呈永叔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蹔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犂。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老稚满田野,斲掘寻凫茈。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今乃有毒厉,肠胃坐疮痍。
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决荡莫可知。
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
我今饥伶俜,闵此复自思。
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春阳:春天的阳光。泛野:散布在原野上。春阴:春天的阴云。
远林:远处的树林。气蔼蔼:指树林间雾气蒸腾的样子。长道:长长的道路。风依依:微风吹拂的样子。
览物:欣赏景物。蹔适:暂时的舒适。感怀:感伤的心情。翻然移:很快地改变。
所见:看到的景象。可骇:令人恐惧。所闻:听到的消息。良可悲:非常令人悲伤。
水:指洪涝。旱:指干旱。田亩:田地。不及犂:无法耕种。
冬温:冬季温暖。宿麦:越冬的小麦。生者稀:生长稀少。
前去:将来的前景。固:肯定。无望:没有希望。即日:今天。苦饥:苦于饥饿。
老稚:老人和小孩。满田野:遍布在田野中。斲掘:挖掘。寻:寻找。凫茈:一种野菜。
近亦尽:几乎已经被挖光。卷耳:另一种野菜。所资:依靠的事物。
昔云:过去的说法。能驱风:可以祛除风寒。充腹:填饱肚子。理不疑:理所当然。
今乃:现在却是。有毒厉:具有毒性。肠胃:指身体。坐:因此。疮痍:创伤。
十有七八死:十之七八的人都死了。当路:大路旁。横其尸:尸体横卧在那里。
犬彘:狗和猪。咋:咬。骨:指人骨。乌鸢:乌鸦和老鹰。啄:叼啄。皮:指人皮。
胡为:为何。残:残害。良民:善良的百姓。令:让。鸟兽肥:指鸟兽食用人的遗骸而变得肥壮。
天岂意如此:上天难道愿意这样吗?决荡:广大无边的样子。莫可知:无法知道。
高位:身居高位的官员。厌:满足。粱肉:精美的饮食。坐论:坐着谈论。搀云霓:指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建议。
富人术:使人民富裕的方法。使之:使他们。长熙熙:长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我今饥伶俜:我现在饥饿交加。闵此:对这种情况感到痛心。复自思:再次自我反思。
自济:自救。不睱:没有时间。将复奈尔为: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愁愤:忧愁愤怒的情绪。满胸:充满在胸口。嵘峵:高低不平的山石。不能齐:难以平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阴郁的天气以及远方的树林和长长的道路。然而,这种美丽的景象并不能掩盖诗人的忧虑之情。随着诗的展开,诗人描述了因水灾和旱灾导致的田地荒芜、饥饿的农民和惨死的尸体等令人震惊的景象。同时,诗人也对官僚的冷漠和富人的自私表示了愤怒。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感到的无力感和深深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诗人苏舜钦创作了《城南感怀呈永叔》这首咏史怀古诗。这一时期正是宋朝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也是诗坛上文人辈出、诗歌创作繁荣的盛世。
当时年仅27岁的苏舜钦在京城担任监税官员,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时刻关注国家兴衰,关心民生疾苦。他在与欧阳修、范仲淹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苏轼任职京城期间,多次出巡实地考察民间疾苦,对国家政治及百姓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还结识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两人成为了挚友,共同切磋诗文创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宋代文坛日益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