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

标题包含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
览君古风之章句,两谢不足以下顾。 长江走澜天外来,共鹄轩风日边去。 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惜乎志大名位卑,明珠投暗人疑之。 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古人但以才术喻富贵,自余之外胡足思。 公初之道既如此,宜乎穷约而不悲。 媿无玉案报神藻,聊此感激成荒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您的诗词篇章,两次道歉不足以表达敬意。 长江奔腾如同从天外涌来,与鹄轩之风一起飘向太阳的尽头。 您拥有辅佐君王战胜敌人的良方,也有超脱尘世潇洒生活的真实趣味。 可惜您的志向远大但地位卑微,如明珠投入黑暗,让人疑惑。 过去您的名声满天下,如今却沉默无声趋向尘土。 古人用才华与技巧来形容财富和地位,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呢? 您起初的道路就是如此,理应不会因为贫困而悲伤。 我惭愧无法像神灵一样给您回应,仅以此篇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览君古风之章句,两谢不足以下顾:览,阅读;古风,古代诗人的风格;章句,篇章诗句;两谢,指谢灵运与谢眺;下顾,即“下观”,指阅读低下的作品。这句意思是阅读您的诗篇,像谢灵运、谢眺这样的大诗人也不能相比,实在是令人叹服。 2. 长江走澜天外来,共鹄轩风日边去:长江,代指诗文的气势;走澜,指波涛汹涌的景象;天外来,形容其高远;鹄轩风,是指品质高洁的风范;日边去,指此风范接近太阳,非常明亮。这句形容诗文的磅礴气势和高尚品格。 3. 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致君,是儒家的理想,指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却敌,指抵抗外敌入侵;良策,好的策略;逍遥,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傲世,超越世俗的态度;真趣,真正的乐趣。这两句赞美作者既有治国理政的才华,又有超脱世俗的品质。 4. 惜乎志大名位卑,明珠投暗人疑之:可惜胸怀大志的人地位卑微,就像明珠暗投,被人怀疑。这句表现作者的才华不被世人认可。 5. 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塞默,沉默不语;趋尘泥,走向平凡生活。这句是说过去声名显赫,如今却默默无言地过平凡生活。 6. 古人但以才术喻富贵,自余之外胡足思:古人把才学和技艺当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这句表现作者的人生态度,只关心自己的才学与品格。 7. 公初之道既如此,宜乎穷约而不悲:公初,指吕公初;道,指人生观和价值观;宜乎,应该;穷约,贫困而守约。这句是说吕公初的价值观使他即使生活贫困也不悲伤。 8. 媿无玉案报神藻,聊此感激成荒辞:媿,惭愧;玉案,指精美的写作工具;报神藻,回报神明的恩泽;感激,内心感动;荒辞,粗糙的文字。这句表示作者虽无精美文采回报神明,但也写下这些文字表达感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吕公诗作的赞美和对其才华的惋惜之情。首联通过对比苏舜钦自己的作品与吕公的古风之章句,表达了对吕公作品的敬意;颔联以长江走澜、共鹄轩风的比喻描绘了吕公诗作的壮丽景象;颈联上承“致君却敌”的壮志豪情,下启“逍遥傲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吕公的诗才不仅表现在创作技巧,更体现在其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理想;尾联借吕公的穷困达观表现了他人生的智慧和修养。全诗结构严谨,韵律流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出自宋代诗人苏舜钦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977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崇尚诗词歌赋,以抒发胸臆、歌颂美好为主题,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这段时间里,苏舜钦作为一个官场失意的文人,历经宦海沉浮,逐渐对功名产生了厌倦。他希望能过上一种恬静闲适的生活,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心境。在他的眼中,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寄托理想的载体。这种心境体现在《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一诗中,表现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的热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皇帝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开创了繁荣稳定的政治环境。文人学士们在这一时期纷纷投身文学创作,推动了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苏舜钦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情和感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共同追求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