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泗水
五年六经此,仰首叹劳生。
山是往时色,人皆今日情。
机心去国少,尘眼向淮明。
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载研读《六经》矣,不禁昂首感叹辛劳人生。
山色依然如昔,却非旧日风采;人事纷繁今日,岂同昔日真情?
功利之心在朝为官者愈盛,而尘世之眼望向淮河愈发明亮。
世间万象我心皆知,任其漂流又何必惊慌呢?
去完善
释义
1. 泗水:地名,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
2. 六经此:指作者曾六次经过泗水这个地方。
3. 仰首叹劳生:仰首感叹人生的艰辛与劳累。
4. 往时色:过去的色彩,这里指山水的自然景色。
5. 今日情:现在的人情世故。
6. 机心:机巧的心计。
7. 尘眼:世俗的眼光。
8. 向淮明:面向淮河显得明亮。
9. 物理:事物的道理。
10. 安足惊:怎么值得大惊小怪呢。
去完善
赏析
苏舜钦的这首《过泗水》将离别之情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通过回顾过去的旅程和观察周围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泗水》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描绘泗水风光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049年,也就是北宋仁宗皇祐年间。这一时期,苏舜钦因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因为政见不合而遭受排挤,一度辞官回乡。
在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诗歌领域,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诗人。他们注重现实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强调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宋诗风。
苏舜钦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时代影响。在这首《过泗水》中,他通过对泗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