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静吟
独遶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疎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沈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惟恨醇醪不满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围绕空亭踏着石板,宁静中的情味世上绝无仅有。
山间的蝉鸣穿透疏朗的门扉,山野的藤蔓攀上碧绿的窗户。
两个贤士在时运不济时仍然贫穷困苦,三闾大夫遭遇流放后就沉于江水之中。
如今我已吃饱睡足,只遗憾美酒不足满溢酒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虚亭:不存在的亭子,这里指作者想象的一个空间。
2. 石矼:石桥。
3. 山蝉:山林中的蝉声。
4. 带响:带着声响。
5. 疏户:稀疏的门户。
6. 野蔓:田野间的藤蔓植物。
7. 盘青:盘旋在绿色的草木之间。
8. 破窗:破损的窗户。
9. 二子:指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则和宋玉。
10. 死饿:穷困潦倒而死。
11. 三闾: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代指屈原。
12. 沈江:投江自尽。
13. 醇醪:醇厚的美酒。
14. 不满缸:不足以装满酒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我处境和心境的诗歌。诗人独自漫步在空旷寂静的亭子里,感受着这宁静中的别样趣味,这种恬淡安宁的心境仿佛超越了世俗的纷扰。在山间蝉鸣声中,诗人看到山间的树木穿过稀疏的门户;田野里的藤蔓攀缘而上,盘绕着进入破旧的小窗。
诗人以古代两位贤人比喻自己的命运:一个是孔子门生颜回,他在困厄之中不改其乐,另一个是屈原,他被流放后投江自尽。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使遇到困境,也会坚守内心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生活无忧,但是遗憾的是美酒却无法装满酒缸。这是诗人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首诗格调古朴,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的个人色彩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沧浪静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舜钦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当时苏舜钦任大理寺丞,负责审理案件。然而,他的官运并不亨通,曾因直言不讳而遭贬谪。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
这一时期,北宋政权已经建立并稳定下来,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繁荣。然而,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依然激烈。苏舜钦因为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敢于直言上谏,结果却遭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不满。
《沧浪静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恶。诗人以沧浪江水的宁静为象征,寓意着自己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苏舜钦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风格,使他成为北宋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