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富彦国

标题包含
寄富彦国
自古猾者胡与羌,胡羌相连动朔方。 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 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 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 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 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宝玉觞。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 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 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 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 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 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 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 彦国本为廊庙器,何祗口舌平强梁。 使之当国柄天下,夷狄岂复能猖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狡猾者是胡人和羌人,胡羌势力一起威胁北方边境。 他们暗中策划,发动突袭,企图强行割据我国领土。 派使者拿着书信来到皇宫,全国各地舆论沸腾。 皇帝忧心忡忡,日夜忧虑;宰相虽然年老,仍在朝堂辅佐。 周彦国深受感动,主动请求出使敌方,誓言要挫败敌人的锐气。 得到命令后,骑马离开都城,都城百姓围观感叹。 狡猾的胡人听到风声,已经被征服;聚集起来商议羞愧地承认错误。 愿意按照原先的约定行事,不敢再放肆,脱下盔甲争着献上宝玉酒杯。 胜利的旗帜缓缓回到中原,沿途观看的人如潮水般涌来。 拄杖的老人兴奋得连跑带哭,妇女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情绪激昂。 皇上心怀宽广地坐在宝座上,使者很快被召见。 太阳快要落山时,使者终于见到了皇帝,汗水顺着辇道流下,翠华的车影渐渐远去,留下淡淡的风凉。 使者回到住处向母亲敬酒祝贺,宾客的车子挤满了甘泉坊。 身上的尘土还没来得及洗去,又接到了出使的任务,在遥远的边疆来来往往如同在家门口。 大家都认为这是有才干的表现,因为在适当的时候为国家做出贡献是最大的光荣。 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就能降服敌人,由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周彦国原本就是朝廷的重臣,用三寸不烂之舌平息了敌寇的嚣张。 如果让他执掌国家大权,哪有外敌敢如此猖獗呢?
去完善
释义
1. 古:古代 2. 猾者:指胡人和羌人,贬称 3. 胡羌:指北方少数民族 4. 朔方:北方 5. 奸谋:邪恶的计策 6. 阴就:暗中准备 7. 一朝发:突然发动 8. 直欲:简直想要 9. 截割:切分 10. 吾土疆:我国的土地 11. 遣使:派遣使者 12. 持书至阙下:拿着书信到达皇宫门前 13. 四方物论:各地的意见和建议 14. 如沸汤:形容议论热烈 15. 天子仄席:天子忧心如焚 16. 旰未尝:夜以继日地工作 17. 相君:宰相 18. 日暮:傍晚 19. 犹:还在 20. 庙堂:朝廷 21. 彦国:即富彦国 22. 感慨:感慨激昂 23. 请奉使:请求出使 24. 誓将:发誓要 25. 摧折:挫败 26. 锋铓:锐气 27. 受诏:接受命令 28. 驱马:骑马 29. 都人:都城居民 30. 走观:奔走围观 31. 且伤:而且悲伤 32. 猾胡:狡猾的胡人 33. 闻风已厌伏:听到风声就屈服了 34. 聚听:共同商议 35. 大议:重要讨论 36. 羞乱常:因扰乱常态而感到羞愧 37. 愿如故约:愿意遵守原来的约定 38. 不敢妄:不敢随意行动 39. 脱甲:脱下战甲 40. 宝玉觞:用宝玉制成的酒杯 41. 旆旌:军旗 42. 威迟:威严庄重 43. 上国:宗主国 44. 所至:所到之处 45. 观者:观看的人 46. 如倾江:像江河决堤一样多 47. 杖父:父亲 48. 奔蹶:跌跌撞撞地奔跑 49. 喜出泣:高兴得哭出来 50. 妇女:妇女们 51. 聚气:聚集在一起说话 52. 激昂:情绪高昂 53. 至尊:皇帝 54. 虚怀:虚心接纳 55. 赭床:红褐色的座椅 56. 中人:传达命令的人 57. 催入见:催促觐见 58. 未央:未央宫,汉朝皇宫 59. 对久:答话的时间长 60. 辇道:皇帝的车行道 61. 翠华:皇帝的仪仗 62. 影转:影子转动 63. 熏风:和风 64. 凉:凉爽 65. 归来:回来以后 66. 堂上:客厅 67. 拜寿母:向母亲祝寿 68. 宾车:客人的车辆 69. 塞破:挤满 70. 甘泉坊:长安城内的一个街区 71. 衣尘:旅途的尘土 72. 未涤:没有清洗 73. 绝域:遥远的地方 74. 门墙:家门 75. 已知:已经知道 76. 高贤:品德高尚的人 77. 抱器识:具有才能和见识 78. 因时:顺应时势 79. 为国:为国家着想 80. 辉光:光辉 81. 不烦:不麻烦 82. 一甲:一支军队 83. 屈万众:使万人屈服 84. 才短长:才能的高下 85. 本为:本来就是 86. 廊庙器:栋梁之才,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人 87. 何祗:怎能只 88. 口舌平强梁:通过言语平息纷争 89. 当国:主持国家政务 90. 柄天下:掌握国家大权 91. 夷狄:少数民族 92. 岂复能猖狂:怎么能再肆意妄为
去完善
赏析
《寄富彦国》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写给友人富彦国的赠诗。全诗通过描绘富彦国出使少数民族地区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富彦国的敬仰之情。 在诗歌的开头,苏舜钦首先指出了胡与羌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狡猾本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他讲述了胡羌联合起来发动侵略的情况,表达了朝廷对此事的忧虑和愤怒。接着,苏舜钦描述了富彦国主动请求出使前线,誓言要挫败敌人的锐气。在这个过程中,富彦国受到了皇帝的信赖和支持,也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和钦佩。 在富彦国出使的过程中,敌人听到风声后已经感到恐惧和羞愧。他们愿意遵守原有的约定,不再轻举妄动,甚至脱下铠甲争相献上美酒以示诚意。最后,富彦国胜利而归,受到了皇帝的热烈欢迎和嘉奖。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展示了富彦国在外交斗争中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此外,苏舜钦还通过描绘富彦国在家乡受到的尊敬和爱戴,以及他在皇帝面前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富彦国的形象。同时,他也暗示了富彦国有志于国家治理,希望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国家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颂了富彦国的勇敢和智慧,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在诗人眼中,富彦国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爱国情怀的杰出人物,他的表现无疑是为国家增光添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富彦国》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960-1022年)。 在诗的创作时期,苏舜钦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因范仲淹荐举而进入朝廷任职,但因政治斗争受到排挤,被迫离京。离开京城后,他游历四方,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慨的诗篇。《寄富彦国》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个时代,北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繁荣,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诗歌创作,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苏舜钦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