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

标题包含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
自嗟疏野性,不晓世涂艰。 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 寄语高安素,今思日往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自己性格粗犷,不了解世间的艰难。 抬头羡慕飞翔的鸟,思绪飘回遥远的故乡。 刚刚投身于繁华的都市,谁会为我担忧呢? 想对远方的朋友说,现在每天都想念过去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自嗟疏野性: 疏野性,指作者的个性疏狂、任性率真。嗟,表示叹息。 不晓世涂艰: 世涂,即世事;涂,通“途”。艰,艰难困苦。此句意为作者自己感叹不懂得复杂世故的艰难。 仰首羡飞鸟: 仰望天空中的飞鸟,表达作者渴望自由的心情。 冥心思故山: 冥思,苦思冥想;故山,代指家乡,或喻指理想境地。此句意为作者在心底暗暗思念故乡或理想的境地。 刚来投密网: 密网,比喻朝廷的严密控制;投,投身、投入。此句意味着作者刚进入仕途就陷入朝廷的严密监控之中。 谁复为颦颜: 颦颜,皱眉、愁眉不展的样子。此句意思是还有谁能为此而忧心忡忡呢? 寄语高安素: 寄语,寄托言语;高安素,这里应指诗人所思念的朋友。这句表示向那位朋友传递思念之情。 今思日往还: 往还,来回往返。此句意为如今每日都在思念他,希望与他早日相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诏狱中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的“自嗟疏野性,不晓世涂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反省,认为自己过于疏野,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接下来,诗人通过“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表达了对自由和故乡的向往,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无奈与哀愁。 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望,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表达了诗人虽然被投入牢狱,但依然保持坚定的决心和高尚的品质,不为困境所困。最后,诗人以“寄语高安素,今思日往还”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希望通过信件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意,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在任职期间被冤入狱后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正值北宋中期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苏轼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范仲淹等共同倡导“庆历新政”。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新政未能实施,苏舜钦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谪至苏州任监税官。在任期内,他遭受了诽谤和陷害,最终被冤入狱。 在诏狱中,苏舜钦心怀悲愤,怀念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蓝田高先生。这首诗表达了他在逆境中对朋友、对国家的担忧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正直士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北宋时期政治腐朽、官场黑暗的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