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池阳游齐山洞

标题包含
过池阳游齐山洞
城南飞桥跨青溪,度桥并辔千丈隄。 隄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 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 杜郎风流杳何处,祇有兹山仍号齐。 其间一洞景更绝,喜子曾游知旧蹊。 逾冈陟巘数里险,路断忽复忘东西。 石芒钩衣藤罣帽,荒榛丛筿交冥迷。 遥呼野人问不识,下趋却踏湖边畦。 前边佳处似髣髴,兴倦不惜重攀跻。 径穿蒙密得窍六,俛首匍匐藤拄脐。 日光忽漏天宇小,所见正尔如醯鸡。 流苏承盖结高屋,旁入诘曲房与闺。 卦蓍二碑史氏植,欲读柰此苔藓泥。 斯人好事世亦少,挽置俛视茫无梯。 崖间名字半磨灭,后来游者犹堪稽。 摸碑幸寄却细读,我思仍欲烦镌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之地,千里飞桥横跨清清溪流之上,一道千丈长堤,供我们骑马共度。走到尽头,绕过翠绿的树林,我在路边停下马匹寻找着拐杖。这里的岩石嶙峋,如同削开的青玻瓈一般,四周全是险峻的山峰和奇形怪状的峡谷,站在山顶俯瞰,长江都变得如此低矮。当年我在这里登高赏菊的地方,如今每逢佳节还是能吸引众人前来。荒废的亭子已经破旧不堪,只剩下断掉的石碑,霜白的草地满布寒螀悲啼之声。我寻觅那早已消失的杜郎之风,却只见这山依然叫作齐。山中有一洞景色更是绝美,听说徐子曾经游历过这里。穿越山脉,翻越高山险峻数里,突然路断了,我居然分不清方向。岩石划破了衣服,藤蔓挂住了帽子,杂乱的草木让我迷失其中。我呼唤当地的人求助却不被理睬,于是沿着湖边的小路下行。前方的美景似乎隐约可见,我兴致未减,决定再次攀登。穿过浓密的植被,我发现了一个六角形的洞口,低头匍匐爬行,用藤蔓支撑身体。阳光突然透过缝隙洒进洞中,才发现这里的天地如此狭小。瀑布的水滴从洞顶流淌下来,形成流苏般的帘幕。旁边的石碑记载了两位史姓的好事者的故事,但是上面的文字却被苔藓和泥土覆盖,无法辨认。这等热爱山水之人世间罕有,我感叹道。石碑上的名字大半已经被磨掉,然而后来的游客还可以考证。抚摸石碑,感叹于他们的辛劳,我想麻烦他人为这两座石碑刻上题字,以表达我的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池阳:地名,即安徽省池州市。 2. 齐山洞:池州市境内的一座山洞。 3. 城南飞桥跨青溪:指在池州城南有一座横跨青溪的飞桥。 4. 度桥并辔千丈隄:跨过桥梁后并肩骑行在千丈堤坝上。 5.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 6. 系马道旁寻杖藜:将马匹系在道旁,寻找手杖一起登山。 7. 巉巉石骨不见土:形容山石嶙峋,土壤稀少。 8. 新削青玻瓈:形容岩石表面光滑如青色的玻璃。 9. 怪岩奇壑分左右:指怪石和幽壑分布在道路的左右两边。 10. 绝顶俯睨长江低:站在山顶俯瞰长江,觉得江水比山低。 11. 登高插菊处:指当年苏轼登高赏菊的地方。 12. 荒亭已颓断碣仆:荒废的亭子已经倒塌,断碑也倒在地上。 13. 霜草满地寒螀啼:霜降时节,地上满是枯草,寒冷的蝉鸣不断。 14. 杜郎风流杳何处:这里以杜郎指代杜甫,意为他的风采现已难以追寻。 15. 祇有兹山仍号齐:只有这座山还被称为齐山。 16. 喜子曾游知旧蹊:表示知道有一条熟悉的老路可以通往那个美景。 17. 逾冈陟巘数里险:越过山冈和险峻的山峰行进了数里。 18. 石芒钩衣藤絓帽:形容岩石尖锐,藤蔓挂住帽子。 19. 荒榛丛筿交冥迷:荒芜的灌木林交错,一片昏暗。 20. 遥呼野人问不识:向远处的村民询问路径,他们却不认识。 21. 下趋却踏湖边畦:往下走,来到了湖边的田埂。 22. 前边佳处似髣髴:前面的美景似乎隐约可见。 23. 兴倦不惜重攀跻:兴致满足了就不在乎再攀登一次。 24. 径穿蒙密得窍六:小路穿过浓密的树林,找到了六个洞穴。 25. 俛首匍匐藤拄脐:低头沿着藤蔓爬行,用手肘支撑身体。 26. 阳光忽漏天宇小:阳光透过洞口,感觉天空变小了。 27. 所见正尔如醯鸡:看到的景物就像用鸡蛋白制成的浅浮雕。 28. 流苏承盖结高屋:形容洞顶垂下的钟乳石,像挂着流苏的高屋顶。 29. 旁入诘曲房与闺:描述曲折的洞穴像是房间和闺房。 30. 卦蓍二碑史氏植:有两个碑刻是记载占卜结果的,由史氏树立。 31. 奈此苔藓泥:奈何碑上长满了苔藓和泥土。 32. 斯人好事世亦少:这个人好事,但世上这样的人并不多。 33. 挽置俛视茫无梯:想拉起断裂的碑刻,俯视却没有找到台阶。 34. 崖间名字半磨灭:悬崖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35. 后来游者犹堪稽:后来的游客还可以根据残存的痕迹来核实。 36. 摸碑幸寄却细读:摸着碑刻,希望它能保存下来并仔细阅读。 37. 我思仍欲烦镌题:我想以后还是要麻烦别人来刻写这些碑文。
去完善
赏析
《过池阳游齐山洞》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南渡池阳时游览齐山洞的见闻感受。诗篇生动描绘了山林景致、怪岩奇壑、荒亭败碣以及诗人在寻觅古时的名胜遗迹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山川风光的热爱和哀伤岁月沧桑之情。全诗起句流畅,收尾浑圆,颇见诗人驾驭笔墨的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池阳游齐山洞》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8年,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濠叟,开封人。他出身世家,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后因丁忧免职。此段时间内,他的人生际遇起伏较大,先后经历了宦海沉浮、丧母守孝等人生变故。在丁忧期间,他选择了远离政治纷争,寄情山水,游历江南各地,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其中包括本诗。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士大夫阶层追求雅致生活,旅游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热门活动。而江南地区作为鱼米之乡,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文人士子前来游览。池州齐山风景区便是其中之一,以其奇特的溶洞景观闻名于世。 苏舜钦在游览齐山洞时,被洞中奇特的美景所吸引,激发了创作灵感,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诗中描绘了洞中石钟乳、瀑布、小溪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将自己的心境寄托于山水之间,表达出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