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题樊川李长官庄

标题包含
留题樊川李长官庄
社曲东边风物幽,我来系马独淹留。 门前翠影山无数,竹下寒声水乱流。 酒压新尘常得醉,花开番次不知秋。 主公堆案萦官事,早晚归来今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社会环境在东边显得分外静谧,我在这里停留,将马儿系在一边。 门前绿色的倒影中隐藏着无数座山峦,竹子下面流淌着混乱的水声。 用新酒压制尘埃,经常喝得烂醉如泥;花儿一朵接一朵地盛开,竟让我忘记了秋天已至。 主公堆积满案的公务困扰着他,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为了这些政务劳累奔波,如今头发已白。
去完善
释义
1. 社曲:古代的一种土地神祭祀活动。这里可能是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2. 樊川:地名,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这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故乡。 3. 李长官:唐朝的一位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4. 风物:风光景物。 5. 系马:把马拴在树上或其他物体上。 6. 淹留:停留,逗留。 7. 翠影:绿色的影子,这里可能指树木或竹林的影子。 8. 山无数:形容山很多。 9. 寒声:寒冷的声音,这里可能指水流的声音。 10. 乱流:水流混乱,这里可能指水流湍急。 11. 新尘:新的尘土,这里可能指新的酿酒工具。 12. 番次:多次,反复。 13. 主公:旧时对主人的尊称。 14. 堆案:堆积在一起的公文。 15. 萦:困扰,纠缠。 16. 官事:公务,公事。 17. 早晚:迟早,表示将来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社曲东边风物幽,我来系马独淹留”,以“社曲东边”开篇,点名地点在“社曲东边”的一处风物独具特色的所在,诗人以“我来系马独淹留”表达自己的在此处的停留,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悠游心境。 颔联“门前翠影山无数,竹下寒声水乱流”,描述了樊川李长官庄周围的景象,门前绿意盎然的青山翠竹,“竹下寒声水乱流”则形象地描绘出山间溪水的流动之声,渲染出清幽寂静的氛围。 颈联“酒压新尘常得醉,花开番次不知秋”,表达了诗人寄情于山水,恣意诗酒的生活态度。常常沉浸在美酒之中而不自知,花开花落间不知不觉已是秋天,流露出诗人陶醉于此,不问世事的逸趣。 尾联“主公堆案萦官事,早晚归来今白头”,一方面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官事困扰,暗示了樊川李长官的忙碌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对樊川李长官的形象描写,反衬出诗人本人的超脱、逍遥自在的心境。同时,通过“早晚归来今白头”这一句,也表现出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樊川李长官庄》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47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苏舜钦因为直言敢谏、清廉奉公,赢得了朝野的敬重。然而,他也因此受到了权臣的排挤,被贬至浙江湖州担任盐官。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北宋文人墨客崇尚诗词歌赋的文艺风尚,而杜甫、李白等唐代诗人的作品更是广受欢迎。苏舜钦在游学途中来到了樊川李长官庄,感受到这里的美景和历史底蕴,于是创作了这首《留题樊川李长官庄》。在这首诗中,他以“杜陵布衣”自喻,表达了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文人墨客精神的传承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