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
上春游南峰,出自阊扉西。
崎岖缘田塍,时又涉狭磎。
午初至峰下,先读烂古碑。
僧庐颇新鲜,丹青见朝曦。
云昔支公居,石迹有马蹄。
逾岭到天平,上观石屋危。
苍壁泻白泉,对之已忘疲。
西岩列窗户,玲珑漏斜晖。
嵌然似饾饤,人力安可施。
朝餐下木渎,市物俗所宜。
琴台昔尝游,回首忆旧题。
南向又渡岭,盘屈麋鹿蹊。
折身趋宝华,未到闻法鼙。
松间见广路,平如隐金锤。
寺压两山脚,三面张屏帏。
夜阑宿虚堂,清甚无梦思。
西南登尧峰,俗云尧所基。
洪川不能没,上有万众栖。
中道舍篮舆,从者亦汗衣。
关陆巧步趋,健马莫可追。
自伤干躯大,两股酸不随。
岩雨洒磴滑,惟赖枯筇支。
四顾物象殊,虽困强自持。
竹木互支撑,小阁架险梯。
凌晨过横山,蹴蹋云霞低。
身如插翅翼,下见鸿鹄卑。
却视众壑林,密若荠麦齐。
童童或行列,改春发绿翠姿。
一方绀碧瓦,楼殿贴地飞。
右顾万顷湖,东与天相迷。
日炙白烟开,风驱银山移。
旁过折腰塔,铁轮尽颠堕。
近为震霆拔,火烈瓦甓糜。
未知天之意,摧此将何为。
迤逦瞰荐福,爱此路侧池。
清无一点尘,虾鱼潜琉璃。
宝积仰修竹,整如翠羽旗。
棱伽屋老朽,旧闻传者非。
北渡千丈桥,柱袅阑倾敧。
揽衣俯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游,河梁下有乳。
北去共登山,破晓看日出。
霜寒透我衣,白石横路。
乌栖古松下,矫首知群动。
牛栏涧泉东,喧声如在梦。
振策下危峰,地底响砂石。
起伏亿万里,突兀何由跻。
得得上清宫,大府乃吴郡。
桑麻野人家,溪桥流水驶。
南北界山河,白描不直笔。
行行得虎丘,数数山川尾。
云气涨岩岫,归鞍带夕晖。
挥手送游人,襟袖亦沾泥。
笑语问墟落,鸡犬相闻咿。
俯瞰姑苏城,灯火出树林。
离忧度残年,渐入归田计。
去完善
释义
游:游玩,游历。
阊扉:指苏州的阊门。
田塍:田埂,田间小路。
狭磎:狭窄的小溪。
烂古碑:破碎的古碑。
僧庐:寺庙的房屋。
支公:即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东晋高僧。
天平:天平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石屋:石屋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白泉:指清澈的泉水。
人:这里是说的人力劳作。
木渎:镇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部。
琴台:古琴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麋鹿蹊:山间小路。
宝华:宝华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
法鼙:佛教经文。
金锤:可能指的是远处金光闪闪的山。
屏帏:屏风,帷幔。
虚堂:空荡荡的大厅。
尧峰:尧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洪川:大河。
篮舆:竹轿。
关陆:地形名。
鸿鹄:大雁和天鹅。
万顷湖:这里可能是指太湖。
折腰塔:具体地点不详。
震霆:雷鸣。
荐福:荐福寺,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琉璃:形容水面平静。
宝积:宝积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
棱伽:塔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千丈桥:指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长桥。
柱袅:柱子上的雕刻装饰。
栏倾敧:栏杆倾斜。
去完善
赏析
苏舜钦的《游山》是一首描绘诗人漫游山林、欣赏自然景色的长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叙述自己的行程,带领我们领略了沿途的美景。他在春天出游,先后游览了南峰、天平山、宝华山、尧峰等名山胜景。在登山的过程中,诗人不仅欣赏到了古碑、僧庐、石屋等人文景观,还感受到了清泉、石径、竹林等自然景观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宝华山寺附近,诗人更是体验到了清朗的夜晚和无梦的休息。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例如,他在描述尧峰时,将其比喻为洪水无法淹没的高地,象征着人的力量可以战胜自然的挑战。而在描写白云、鸿雁和树林时,诗人则赋予了它们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使我们对这些景物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最后,诗人通过对折腰塔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当他在附近游览时,看到了被雷霆摧毁的铁塔,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人类的力量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一情景也使他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98年至1052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苏舜钦正值人生壮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乡贡进士等职。他一生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擅长诗歌。在这个时期,苏舜钦在政治上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致力于文学事业。
当时,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艺术繁荣。这使得苏舜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一时期,苏舜钦还与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结为好友,共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发展。这些经历和交往为他创作《游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