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后舟中有作寄仲文韩二兄弟永叔欧阳九和叔杜二
久居倦京城,归心日倾写。
扁舟理棹楫,已与峻流下。
断岸如崩山,远树若奔马。
回头云间阙,出没见图画。
还家快虽蹔,去国伤以乍。
况我二三友,眷恋数返驾。
前夕南巷堤,昨日东城舍。
论精如可收,意密不见罅。
恍惚梦寐中,萧然已相舍。
他人所至乐,惟我气类寡。
迂僻不能镌,往往自嗟骂。
平生居京都,君辈乃知者。
异乡孰与言,救谤定不暇。
柔软众所佳,佞面谁可借。
中怀百忧集,包酿似葅鲊。
身世苦飘浮,岁月不可把。
后期浩难知,高吟但悲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久居住在困倦的京城,思乡之情日益强烈。
乘着小船整理好船桨,已经开始顺流而下。
岸边断崖仿佛崩塌的山峰,远方的树木犹如狂奔的马匹。
回头看那云雾间的山峰,时而显现出一幅画图。
虽然很快就要回家了,但是离开故土依然令人感伤。
更何况我们这三五好友,频频留恋不已。
前晚在城南的小堤,昨天又到了城东的住所。
我们的讨论深入浅出,心意紧密得看不到一丝缝隙。
恍若梦境之中,我们已经告别了喧闹的生活。
那些追求乐趣的人,与我性情相投的却极少。
我本性孤僻不愿迎合,常常独自叹息。
一直以来居住在京城,只有你们这些朋友才知道我的真性情。
在他乡又有谁能理解我呢,恐怕连为自己辩护的时间都没有。
温柔的性格被众人喜爱,但是我这虚伪的面孔又能向谁借用呢?
心头积压了无数忧虑,像腌制过的鱼一样无法言说。
人生困苦不堪,时光无法把握。
未来的日子难以预料,唯有放声高歌,任悲伤挥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倦京城:指当时的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2. 峻流:激流。
3. 断岸:陡峭的河岸。
4. 云间阙:指云雾中的城阙。
5. 图画:描绘。
6. 去国:离开京城。
7. 二三友: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好友韩琦、欧阳脩等人。
8. 反驾:回车,指回到他们的住处。
9. 南巷堤:指韩琦家的位置。
10. 东城舍:指欧阳修家的位置。
11. 可收:可以集中。
12. 见罅:看到缝隙。
13. 萧然:空旷的样子。
14. 气类寡:志趣相投的人很少。
15. 迂僻:指远离尘世、不受拘束的生活。
16. 不能镌:无法消磨。
17. 嗟骂:叹息、埋怨。
18. 居京都:居住在京城。
19. 君辈:你们。
20. 异乡:异地,指离开京城后的地方。
21. 孰与言:和谁交谈。
22. 救谤:辩解。
23. 软语:柔和的话。
24. 佞面:善于奉承的面孔。
25. 百忧集:各种各样的忧虑集中在一起。
26. 包酿:指各种忧虑像酿酒一样发酵。
27. 葅鲊:一种用酒腌制的鱼肉。
28. 飘浮:漂泊不定。
29. 把:握持。
30. 后期:将来的时期。
31. 高吟:放声高歌。
去完善
赏析
苏舜钦的这首《出京后舟中有作寄仲文韩二兄弟永叔欧阳九和叔杜二》展现了一位离开京城的文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离开京城的景象,表达了与朋友别离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孤独。
诗人以“久居倦京城,归心日倾写”开篇,表达了长期居住在京城而产生的厌倦情绪以及渴望回乡的心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乘舟离开京城的过程,通过“断岸如崩山,远树若奔马”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水流湍急、船行快速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诗人还会时不时地回望京城,感叹其变化无常。
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诗人运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如“还家快虽蹔,去国伤以乍”,形象地表达了回家的喜悦和离乡的感伤。此外,诗人还通过回忆与朋友们的美好时光,进一步增强了这首诗的情感深度。他在“他人所至乐,惟我气类寡。迂僻不能镌,往往自嗟骂”这几句中,表现了自己在异乡所感受到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无奈。
总之,苏舜钦的这首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朋友的留恋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他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舜钦所创作的《出京后舟中有作寄仲文韩二兄弟永叔欧阳九和叔杜二》这首诗,作于公元1045年,即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的朝政比较稳定,北宋的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苏舜钦因反对朝中的保守势力而被罢黜出京,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在这段时间里,他乘坐舟船离开了京城,踏上了寻找内心平静和自我救赎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以及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苏舜钦对北宋的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虽然北宋王朝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使得他对政治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也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