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悟真寺作
旅食长安城,回遑奔走无停行。
清怀壮抱失素尚,胸中堆积尘土生。
偷闲得至玉峰下,为闻悟真之寺之嘉名。
杖邛赤脚渡蓝水,细流激激心骨清。
仰看苍山高峰旁,白云明灭藏日光。
行人遥指置寺处,正在白云之中央。
逡巡缘栈更险绝,攀萝扪壁随低昂。
朋行咫尺乃相失,已与云雾相翱翔。
时闻啼鸟如吹竹,数步一休还纵目。
行行未知高则危,下视昏烟覆平陆。
满岩佳树尤朴樕,赫赤如霞间浓绿。
是时八月初,路旁已见芬芬菊。
贪奇恋景不知倦,侧睥又复心瑟缩。
神魂飞下大壑幽,定省移时进双足。
寺门高开朝日辉,丹青黯澹唐时屋。
老僧引我周游看,且云白氏子诗乃实录。
此诗畴昔予所闻,殷殷更向碑前读。
按言索像今无复,惟有流泉数道如车辐。
我嫌世累欲暂居,又云此地无留宿。
殿宇之后林莽中,日暮尝有虎豹伏。
凿石龛边崖至深,近有浮屠于此相枨触。
悁心宿忿两不解,一乃颠挤死其谷。
我闻为之久颦蹙,此向期将避烦辱。
不为伤生事,争如平地随流俗。
叹息回头急出山,始觉全躯已为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长安城旅居进食,辗转奔走没有止歇。
忘却初心壮志,内心充满烦恼尘埃。
偷得浮生半日闲,来到玉峰山下,听闻悟真寺的美名。
脚踏蓝水,心中有流水激荡的清澈。
抬头仰望苍山的高峰,白云遮蔽了阳光。
行人们远远指向悟真寺所在的地方,正好就在白云中央。
沿着陡峭的山间栈道行走,攀援攀爬跟随起伏的高低。
朋友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已经和云雾一同飞翔。
不时听到鸟鸣声如同吹奏竹笛,走几步便休息一次,继续放眼远望。
虽然前行不知道高度是否危险,但向下看到昏暗的烟雾覆盖着平地。
满山都是漂亮的树木,尤其以枫树最为茂盛,就像红色的晚霞中夹杂着绿色。
此时已是八月初,路边已经可以看到盛开的菊花。
贪图风景奇特不觉得疲倦,却也感到心慌意乱。
神魂仿佛飞入了深渊之中,定时定刻地前进脚步。
寺庙大门朝着朝阳的光辉打开,墙上的壁画呈现出唐代的风貌。
老僧引领我四周观看,并说白居易的诗就是真实记录。
这首诗以前就听说过,现在又在碑前仔细阅读。
按照诗中的描述寻找现在的景象,只有几道像车辐一样的泉水。
我厌倦世俗琐事想要暂时居住在这里,却又听说这里不能过夜。
在寺庙后方的树林里,黄昏时分曾有虎豹出没。
在悬崖边的石龛附近,最近有佛教徒在此进行参拜。
心中愤怒和宿怨无法化解,其中一个竟因争执而殒命山谷。
听闻这些消息我不禁皱眉担忧,本来希望避开纷争困扰。
为了不伤害生命,不如随遇而安融入世俗生活。
叹息回头迅速离开山寺,才发现能全身而退已是福气。
去完善
释义
1. 蓝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的蓝田县,是一个著名的产玉地区,蓝田玉自古有名。
2. 悟真寺:位于蓝田县境的悟真寺,始建于唐代。悟真二字源自佛教教义,意谓领悟真理的寺庙。
3. 旅食长安:即旅居长安,此处代指在长安城里生活和工作。
4. 回遑:来回徘徊的样子。
5. 奔走无停行:形容忙碌不停。
6. 清怀壮抱失素尚: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高尚情操和抱负。
7. 胸中堆积尘土生:心灵被世俗沾染,沾染了尘埃。
8. 玉峰:蓝田山峰之一,海拔2000多米,因其产玉而著名。
9. 杖邛赤脚渡蓝水:描述作者在蓝田山中行走,以杖支撑身体,光着脚渡过山中的溪流。
10. 激激:水流急速的样子。
11. 仰看苍山高峰旁:抬头仰望蓝天之下的青山和高峰。
12. 白云明灭藏日光:白云时而遮蔽阳光,时而又让阳光透出,仿佛与阳光捉迷藏。
13. 缘栈更险绝:沿着栈道行走,不断遭遇险峻的地形。
14. 攀萝扪壁随低昂:攀爬在藤蔓和峭壁上,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动。
15. 行行未知高则危:行进在深山之中,不知道高处就是危险的地方。
16. 俯视昏烟覆平陆:俯瞰下方,只见一片昏暗的烟雾笼罩着平原。
17. 满岩佳树尤朴樕:满山的树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给人美的享受。
18. 赫赤如霞间浓绿:树叶的红黄相间,绿色浓郁,如同彩霞一般美丽。
19. 芬芬菊:盛开的菊花。
20. 侧睥又复心瑟缩:斜眼看去,心里不禁感到恐惧。
21. 大壑幽:巨大的沟壑显得深邃幽静。
22. 定省移时进双足:稳定下来,一步步地前进。
23. 此诗畴昔予所闻:这首诗是我过去曾经听过的。
24. 殷殷更向碑前读:详细地阅读碑文。
25. 按言索像今无复:根据碑文叙述的内容去寻找当年的情景已经无法实现。
26. 流泉数道如车辐:有几股泉水从山间流出,就像车轮的车辐一样。
27. 世累:人世间的烦恼和牵累。
28. 颠挤死其谷:在深山之中因为意外或疾病去世。
29. 悁心宿忿两不解:心中长期存在的愤怒和怨恨没有化解。
30. 争如平地随流俗:不如就在普通的平地上随顺世间的常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访古寻幽、寻幽览胜的诗歌。诗人以游历关中圣地为主线,通过对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在访古寻幽过程中的所见所思。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蓝田悟真寺作》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1022-1063年),此时正是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苏舜钦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他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在被贬期间,他游历了全国各地,创作了大量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蓝田悟真寺作》就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佛教信仰非常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寺庙,体验禅意。悟真寺位于陕西省蓝田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因其清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前来探访。苏舜钦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悟真寺的美丽景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