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院子位于僻静角落,帘幕深邃,白日光线微弱,不时可见轻风吹动着乌黑的竹竿。
池塘绿意盎然,鱼儿在水中悠游;庭院里树荫婆娑,燕子带着幼鸟穿行其中。
雨后,孩子们争夺着掉落的果实;天晴时,与客人一起晒着残留的书卷。
在这幽静的居所,无法避免世俗烦恼;用酒壶忘却自身处境,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夏中:夏季之中。这里的“中”指的是中期。
2. 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字子美。
3. 院僻帘深昼景虚:形容夏天院子幽深寂静,窗帘低垂,白天的阳光透不过帘子,整个环境显得较为昏暗。"院僻"指院子偏远;"帘深"表示帘子放下,光线被遮挡;"昼景虚"则表现出了夏季白天时间虽然漫长但日光不强。
4. 竿乌:一种乌鸦的别称,因其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嗡嗡声,如同竹竿相击的声音,故得名竿乌。
5. 鱼留子:池塘中的鱼儿游动留下水波的痕迹。这里用鱼来象征生命的活力。
6. 燕引雏:大燕子带领小燕子学习飞翔。这里用以表现家庭亲情和家族繁衍的氛围。
7. 雨后看儿争坠果:这句话是说一场雨后,果实坠落下来,孩子们兴奋地争抢。这是对于乡村生活的生动描绘,富有生活情趣。
8. 天晴同客曝残书:天气晴朗时,与客人一起在院子里晒书籍。曝,指晾晒。这里反映了读书人珍爱图书的习惯和文化传统。
9. 幽栖:幽静的环境。
10. 尘事:世俗事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夏中》,诗人通过描绘夏日里的庭院景色、天气变化以及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的开头描述了庭院的偏僻与宁静,白天阳光透过帘幕照射进来,轻风吹动着竿上的乌鸦。接下来,诗人分别描绘了池塘中的鱼儿嬉戏、屋檐下的燕子哺雏等景象,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随后,诗人提到雨后孩子们争夺掉落果实以及天晴时与朋友一起晒书的情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透露出诗人的愉悦心情。然而,尽管身处幽静之地,诗人仍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烦恼,于是选择借酒消愁,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解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于夏日的宁静与恬美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中》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8年至1019年之间,也就是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的文人和学者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他们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苏舜钦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曾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贬谪。这段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这首诗中,苏舜钦通过对夏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关注。这种情感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共同的心声。总的来说,《夏中》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矛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