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野步有感呈子履
轻舟留滞已春残,携手栖栖田野间。
尽日东风吹百草,有时双鹭下前湾。
古为少见如君困,世上应无似我闲。
抖擞尘襟莫回首,谤书终不到溪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舟搁浅已过春日尽头,我们相伴行走在田野间。
整日春风吹拂着百草,偶尔还有双鹭落在河湾。
像您这样少见的人也会遇到困境,世上应该没有像我这样悠闲的人了。
抖落身上的尘土,不要回头,那些流言蜚语终究到不了这山水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阻风:遇到风雨不能前行。
2. 野步:在野外漫步。
3. 有感:因有所感触而创作。
4. 呈:展示,表达。
5. 子履: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
6. 轻舟:小船。
7. 留滞:停滞不前。
8. 春残: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9. 携手:手牵手。
10.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11. 田野:田地和原野。
12. 尽日:一整天。
13. 东风:春风。
14. 百草:各种植物。
15. 双鹭:两只白鹭。
16. 前湾:前面的水湾。
17. 古为:自古以来。
18. 少见:不常见。
19. 君困:你现在的困境。
20. 世上:人世间。
21. 应无:应该没有。
22. 似我闲:像我一样清闲。
23. 抖擞:振作精神。
24. 尘襟:世俗的烦恼。
25. 莫回首:不要回头看。
26. 谤书:诽谤他人的言论。
27. 终不到:最终不会来到。
28. 溪山:溪流和小山,代指隐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在野外遇到顺风而行时的感慨。诗人以“轻舟留滞已春残”开篇,描绘了小船在春风中飘荡的情景,暗示了春天的结束。随后,他以“携手栖栖田野间”来形容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画面,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尽日东风吹百草,有时双鹭下前湾”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紧接着,诗人用“古为少见如君困,世上应无似我闲”来表达自己和友人都是处于困境之中,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非常充实。这种对比手法,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与友人坚韧不屈的品质。
最后,诗人以“抖擞尘襟莫回首,谤书终不到溪山”作结,表达了他们不受外界干扰,坚守自己的信念的决心。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阻风野步有感呈子履》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998-1048)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1048年前后。
此时,正值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家国情怀。苏舜钦的仕途波折,使其对个人命运有了深刻的反思。他曾担任监进奏院之职,因监管不力受到惩处,被贬为庶民。但他并不气馁,始终坚信自己的才能和品德,以文人墨客的身份继续为国家效劳。
在这一时期,苏轼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逐渐远离朝政中心,转向关注民间生活和社会现象。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主题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追求功名转变为关注民生、抒写个人情怀。这首《阻风野步有感呈子履》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