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韩忠宪公挽词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韩忠宪公挽词二首 其二
中台典故明,二府弼谐成。 车挂身方佚,舟移世共惊。 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 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事在中台发生,两位大臣辅佐君王共同实现和谐社会。(典故明,二府弼谐成) 车轮转动,车身稳稳当当;船只航行,世界共同惊叹。(车挂身方佚,舟移世共惊) 冷风吹拂白色的床帐,野外月光照亮红色的旗帜。(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 寂静的都城门外道路,叹息啊曾经的旅行犹如今日。(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
去完善
释义
1. 中台:中国历史上曾有多处“中台”地名,这里可能指唐长安城中的中书省,位于太极宫南,尚书省北。在宋初,对应三省的长官被称为"宰执"或"相公",有时也称为"中台"。 2.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史实。 3. 二府:北宋时期,分设东、西两个枢密院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合称"二府"。 4. 弼谐:辅佐谐和的意思,这里指群臣相互辅助,共同治国。 5. 挂:这里是出发、离开的意思。 6. 舟移:意指时间流逝。 7. 缟帐:白色的丧帐。 8. 丹旌:红色的旗子,常用于丧事或祭祀。 9. 都门:古代京城城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韩忠宪的诗。诗的首联描述了韩忠宪在国家政治中担任的重要职务,他的智慧和才能对国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颔联则表达了韩忠宪离世让世人震惊的悲痛之情。颈联以具体的场景描绘了韩忠宪的丧事,霜风吹过灵帐,月亮照亮了红色的丧旗。尾联以都门道路的寂寥,表达出诗人对韩忠宪离去的哀痛。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苏舜钦哀悼亡友的心情,同时也体现出他对韩忠宪一生的肯定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忠宪公挽词二首 其二》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1047年,即宋仁宗庆历三年。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部矛盾和外患交织的局面。内政方面,由于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引发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然而,这一改革最终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外部环境上,西夏对北宋的边境侵扰不断加剧,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苏舜钦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韩忠宪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怀念。他通过回顾韩忠宪公的一生,赞颂其忠诚报国、忧国忧民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失去这样一位贤臣的悲痛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挽词,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文人墨客在时代洪流中所面临的困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