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酒库挽词
静梦钟催漏,荣恩露眩花。
能镌题墓语,终认读书家。
壤乐齐裘褐,风酸送旐车。
竹轩孙几辈,又减鴈行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夜晚被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光荣的恩典让花朵显得格外娇艳。
能够刻在墓碑上的言辞,始终都是对于读书人的尊敬。
田野间的欢乐使得衣服都变得简陋,风吹来的酸味预示着送丧队伍的到来。
竹子搭建的小屋中,子孙们齐聚一堂,他们列队站在那里,显得有些零落。
去完善
释义
1. 林酒库:古代官职名称。
2. 静梦钟催漏:指在宁静的梦中突然被钟声惊醒,漏是古代计时工具。
3. 荣恩露眩花:形容因为皇帝的恩典而显得光彩夺目。
4. 能镌题墓语:这里指的是可以记录刻在墓碑上的文字。
5. 终认读书家:最后承认这家人的诗书传统。
6. 壤乐齐裘褐:古有“壤父前致颂”之说,这里壤乐可理解为民间乐曲。
7. 风酸送旐车:风酸,风中酸楚;旐车,指丧车。
8. 竹轩孙几辈:竹轩,竹制的车辆;孙儿们。
9. 又减鴈行斜:大雁南飞,队伍越来越稀疏。
去完善
赏析
《林酒库挽词》:以诗悼念林酒库,表达敬意与不舍之情。
首联描绘出逝者静夜离世,如钟声催人醒、露水使花朵更显荣华的景象,寓示生命的终结和对逝者的怀念。
颔联强调撰写的挽词是死者生前的故事,戴栩通过“能镌”和“终认”来表达对逝去之人的敬仰。“读书家”暗示了逝者在生前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颈联表达了挽歌的悲哀之情,“齐裘褐”代表众人一同悼念的场景,而“送旐车”则描绘了送葬队伍的风采。
尾联用“竹轩孙几辈,又减雁行斜”表达了对逝者后代的关注,意味着在这样悲痛的时刻,家族的荣光也要逐渐减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酒库挽词》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戴栩,宋代著名文人,以其才情横溢而著称。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往往能够描绘出当时社会的风貌。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饮酒赋诗,以文会友,因此,戴栩的诗歌也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独特氛围。
在《林酒库挽词》这首诗中,戴栩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通过描写林酒库的形象,展现了当时酒文化的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戴栩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