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寺作
子晋昔游处,平台片石成。
寺名犹记鹤,松响却疑笙。
岩壁飞双瀑,金沙照一泓。
野人岂仙伴,随鹿过溪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子晋当年曾游玩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平台的石头。
我还记得那座寺庙的名字——鹤寺,风吹松树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吹笙。
山岩上飞泻着两条瀑布,阳光照在金色的沙滩上。
这里的居民不是神仙的伙伴,他们像鹿一样随意地在溪流中行走。
去完善
释义
1. 子晋:周灵王的儿子王子乔,他喜爱吹笙,并且喜欢道教修仙,据说后来乘鹤升天。这里诗人用他的名字来形容白鹤寺的修建位置。
2. 平台:指的是古时的一个登高远眺的地方,这里用以形容寺庙所处的位置是以前的游玩之处。
3. 片石:单独的一块石头,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平台边所剩下的古物遗迹。
4. 寺名:指的就是“白鹤寺”这个寺的名字。
5. 鹤:本是一种鸟类,这里借用来形象地描述寺名与王子乔的关系,让人联想到王子乔乘鹤升天的故事。
6. 松响:风吹松树的声音。
7. 笙:古代一种竹制的管乐器,这里用以形容松响如音乐一般悦耳。
8. 岩壁:山上的悬崖峭壁。
9. 双瀑:两条瀑布。
10. 金沙:金色沙滩,比喻阳光照耀下的江滩。
11. 一泓:一条小河或溪水。
12. 野人:乡村的人,这里用以自嘲。
13. 仙伴:仙人或者神仙一般的伴侣,这里用以赞美跟随在身边的樵夫。
14. 随鹿:与鹿同行,这里的鹿是指那些耕作的农民。
15. 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白鹤寺的所见所闻。诗中通过对寺庙的历史、景色以及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首先,诗人提到王子晋曾游历过的地方,表达了寺庙的古老和历史价值。接下来,诗人通过寺名联想到白鹤的故事,用松响比喻笙的声音,以此表达自己对历史和传说的想象。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巧妙地将岩壁瀑布、金沙清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最后,诗人以“野人岂仙伴”的自嘲,表达了对自己与仙人相伴的渴望,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节奏优美,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鹤寺作》是宋朝诗人戴栩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年-1063年),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戴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以白鹤寺为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宋仁宗时期,佛、道、儒三教并存,寺院遍布各地。白鹤寺作为当时的一处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题诗。戴栩在此地创作了这首《白鹤寺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