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定海九龙山

标题包含
定海九龙山
佛灯孤照净琉璃,吟尽踈星印水湄。 更觅九龙飞下处,人言山僻过于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佛教的灯火独自照亮了纯净的琉璃,将稀疏的星星倒映在水中。人们还在寻找九条龙飞下的地方,有人说那里的山景太过偏僻和诗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定海:地名,即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 2. 九龙山:位于定海区的山脉名称。 3. 佛灯:指佛教庙宇中的灯火。 4. 琉璃:形容如琉璃般的光滑水面。 5. 吟尽:吟咏完毕。 6. 踈星:稀疏的星星。 7. 印水湄:倒映在水边。 8. 更觅:寻找。 9. 飞下处:飞降的地方。 10. 人言:人们说。 11. 山僻:山林偏僻之处。 12. 过于诗:指风景优美超过诗歌所描绘的程度。
去完善
赏析
戴栩的《定海九龙山》是一首描绘海边风光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 “佛灯孤照净琉璃”,这一句描述了夜晚时分的九龙山景象。在这里,“佛灯”象征着夜晚的星光,犹如一盏孤独的灯火照亮了宁静的海面,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的氛围。而“净琉璃”则形象地描绘了海面在星光照耀下的璀璨景色,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吟尽踈星印水湄”,这句诗进一步渲染了夜晚九龙山的美景。在这里,“吟尽”意味着诗人的咏叹已结束,而在咏叹中,诗人发现了疏星在水边投下的倒影,这倒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同时,“水湄”一词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表达了他在欣赏美景时的感慨与沉思。 “更觅九龙飞下处,人言山僻过于诗。”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九龙山地理位置的描绘。在这里,“九龙飞下处”是指九龙山的一处胜景,而“人言山僻过于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尽管这里地处偏远,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却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中的美丽世界,甚至可能超过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总的来说,戴栩的《定海九龙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九龙山宁静、美丽而又神秘的夜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定海九龙山》诗创作于明代,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这一时期,明王朝经历了一系列内外忧患,内部政治腐败、矛盾激化;外部倭寇为患,边疆不稳。诗人戴栩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个人生活亦历经波折。他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曾任教谕、御史等职,但宦途多舛,常常遭受排挤和打压,使得他的内心充满忧愤之情。 九龙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中部,原名穿山,又名赭山、舟山山。这里地处东海之滨,海天相接,景色壮丽。戴栩曾在此地任官,闲暇之余游览九龙山水,凭吊古战场,对这片壮丽的山河充满了热爱之情。然而,在他的诗歌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家国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