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云严寺

标题包含
题云严寺
才见好山疑近寺,却寻流水入山来。 坡头上下无平屋,松色中间有落梅。 越地此方全是海,唐碑其字半生苔。 万庵老子吾家客,说到儒门眼倍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刚欣赏到美丽的山景,好像寺庙就在附近;顺着流淌的水声走入山间。山头上没有平坦的房屋,松树的颜色中还有落下的梅花。这里越地的土地都变成海洋,古旧的石碑上长满青苔。这里的道观和老子是我家的客人,谈起儒家学问时,眼中光芒更盛。
去完善
释义
1. 云严寺:位于浙江义乌市东南古稠州城七里弥陀山下的一座寺庙,始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寺中尚有唐懿宗赐额"宝林经院"的碑石一块。 2. 好山:即青山、秀美的山。这里指代云严寺附近的山景。 3. 越地:古代地名,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和福建一带。这里是浙江地区的意思。 4. 万庵老子:万庵,僧人的住处;老子,对僧人长辈的尊称。这里是对寺院住持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题云严寺”为题,生动描绘了诗人在探访云严寺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刚看到美丽的山景时,便猜测可能已经接近寺庙,然后又顺着流水声找到山中的寺庙。次联则用山间的房屋高低不平、松树间散落着梅花,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寺图。颈联中提到古碑上的文字已经半被青苔覆盖,透露出寺庙的悠久历史。尾联中“万庵老子”指的是云严寺的高僧,“儒门”指的是儒家文化,表示在谈论儒家文化时,高僧的眼睛也焕发出别样的神采,表现出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儒家文化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云严寺》是南宋诗人戴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戴栩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他关注民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民间疾苦为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切。 在《题云严寺》这首诗中,戴栩通过对云严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的南宋,虽然国力相对较弱,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有着较高的成就。禅宗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寺庙建筑也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抒发情感的重要场所。 综上,戴栩创作的这首《题云严寺》,既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人生际遇,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