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水心端午思远楼小集
众嫭容独丑,孤正轧群倾。
何必远者思,今古同一情。
士方慕洁修,各以好自萦。
一旦履华膴,争夺遗世名。
枭獍随诋凤,蝼螘起困鲸。
醉中触灵均,到今唤不醒。
朋社角曼衍,冶游眩轻盈。
无情湘水窟,有恨郢山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佳人共融惟独我丑陋,独立正直却不合群。
为什么需要回顾古人?古今情怀相同。
士人纷纷追求高尚品格,各自为自己的爱好付出努力。
一朝荣华富贵临身,便争着留下传世之名。
恶人诽谤善者如同枭鸟与恶狼,小人物拖累大人物如同蝼蚁和巨鲸。
醉中误触屈原之魂,至今仍不能清醒。
朋友之间互相攀比如戏剧中的角色,游玩时只知寻求轻浮快乐。
无情的湘江冷如冰窟,而有怨恨的楚山尖削如刃。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作诗回应。
2. 水心:人名,南宋著名文学家叶适,字正则,号水心。
3.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4. 思远楼:具体建筑不详,可能为当时文人雅集的场所。
5. 众嫭:意为许多美女。
6. 容独丑:容忍孤独丑陋的事物存在。
7. 孤正:独立正直。
8. 轧群倾:在群体中引起纷争。
9. 何必远者思:不必过于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10. 今古同一情:从古至今人们的情感是相同的。
11. 士方慕洁修:士人们正在追求高洁的品质。
12. 好自萦:各自纠缠于自己的爱好。
13. 一旦履华膴:一旦踏上荣华富贵之路。
14. 争夺遗世名:争夺身后之名。
15. 枭獍:恶兽,比喻恶人。
16. 诋凤:诋毁凤凰。
17. 蝼螘:蝼蛄和蚂蚁,比喻小人。
18. 困鲸:束缚鲸鱼。
19.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代指屈原。
20. 朋社:结交朋友的社会活动。
21. 角曼衍:角力竞技。
22. 冶游:游乐宴饮。
23. 湘水窟:湘水边的住所。
24. 郢山棱:郢都附近的山峦。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水心端午思远楼小集》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忠诚正直品质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名利纷争的不满。
首联“众嫭容独丑,孤正轧群倾”,描述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那些坚守正义、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被排斥和孤立。这里的“独丑”并非指外貌丑陋,而是指那些独自坚守道德原则的人。而“轧群倾”则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在世俗社会中遭受的压力和排挤。
颔联“何必远者思,今古同一情”,意味着从古至今,人们对忠贞廉洁的品质的追求和尊敬是一致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情感都是不变的。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坚定和对历史的理解。
颈联“士方慕洁修,各以好自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许多士人渴望追求纯洁美好的人格修养,但却因为种种诱惑而迷失了自我。这里的“好自萦”意指被各种私欲杂念所困扰。
尾联“醉中触灵均,到今唤不醒”,则是通过怀念屈原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诗人认为,人们在名利场中争权夺利,就像醉酒一般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唯有像屈原那样坚守忠诚正直的品质,才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高度赞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水心端午思远楼小集》是宋代诗人戴栩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即南宋宝祐二年。这一年,南宋朝廷在蒙古铁骑的压迫下风雨飘摇,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戴栩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于是投身于文学创作。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共同探讨诗词歌赋。戴栩的诗才横溢,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才华并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在这一年端午节,戴栩与友人聚集在水心寺的思远楼,共同度过这个传统佳节。他们品尝粽子,观赏龙舟赛,同时还以诗会友,互相唱和。戴栩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次韵水心端午思远楼小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