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康道中 其一

标题包含
永康道中 其一
涨渌无风影自摇,芡花生刺藕花娇。 山禽不记春归去,深树一声婆餠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池绿水微微波动,没有风吹的影子却自行摇摆。芡叶生长着尖刺,荷花鲜艳娇嫩。山间的鸟儿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深林中传来一声鸟鸣仿佛是黄昏时分树叶发出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涨渌":指水位上涨,清澈的河水。这里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 "无风影自摇":虽然没有风吹过,水面却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3. "芡花":芡是一种水生植物,其花朵细小,白色或淡紫色,俗称鸡头米。"生刺"形容它的果实长满刺。 4. "藕花":即荷花,这里用来赞美荷花盛开的美景。 5. "山禽":指栖息在山林中的鸟类。 6. "春归去":春天过去了。 7. "深树":茂密的树林深处。 8. "婆餠焦":南方部分地区方言词汇,意思是油炸鬼,一种面食小吃,外表金黄酥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水的波动、芡花的生长、藕花的绽放以及山禽的啼鸣等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诗人运用“涨渌”、“生刺”、“娇”、“一声”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和和谐美。同时,诗人通过“不记春归去”表达了其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康道中 其一》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的威胁,政治局势紧张。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戴栩作为一名官员,他在永康道中的生活经历无疑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在道中感受到了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同时也见证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戴栩的个人经历也是这首诗歌的重要背景。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然而,他并未完全放弃对国家的关心,而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在永康道中,他看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也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