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农家何所有,挂壁一锄犁。
岁计唯供赋,门前自好溪。
剥麻稭覆日,缲茧蛹分鸡。
不复知炎月,南风焚稲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农民家里有什么呢,墙上挂着一把锄头和一个犁耙。他们一年的收入只够缴纳税费,门前的溪流是最好的资源。他们剥下麻秆用来遮阳光,剥茧抽出丝线可以养鸡。炎热的日子不再知道,因为南风吹拂稻田带来凉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农家何所有,挂壁一锄犁:指农家的主要财产就是挂在墙上的锄头。这里表现了农村家庭的简朴生活。
2. 岁计唯供赋,门前自好溪:一年到头只够缴纳赋税,但家门前的溪水却十分美好。表达了农民的艰辛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3. 剥麻杚覆日,缲茧蛹分鸡: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阳光下剥麻,在蚕房里缫丝,还有养鸡来补贴生活。
4. 不复知炎月,南风焚稲泥:在这炎热的夏天,他们顾不上炎热,继续劳作,南风吹拂下,稻田里的泥土都在冒热气。
去完善
赏析
《农家》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描绘农家的日常劳作,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诗人戴栩以简练的诗句描述了农家所拥有的物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在炎炎夏日中的勤劳耕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农家》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辛勤和朴实。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民间的生活依然继续,人们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诗人通过观察农家的日常劳动场景,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持续不断,国家政治腐败,民众疾苦重重。诗人戴栩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并没有逃避现实,而是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民间生活的点滴,用诗歌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在《农家》一诗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耕作的场景,他们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希望。
戴栩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农家生活的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