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觉海寺庙二首

标题包含
题觉海寺庙二首
秋云阁雨暗江天,雨外锄犁治废田。 作吏自惭空送日,尔晨何事不逢年。 荒村独往无人识,古寺频来有佛缘。 暂借茶炉供煮药,松风绕鼎却泠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云朵低垂,雨水洒满天空,江边一片昏暗;雨中,农民们正忙着用锄头犁地耕种荒废的田地。 作为一名官员,我深感惭愧,无法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只能日复一日地虚度光阴;而你为何总是感叹时光不能如你所愿呢? 独自行走在荒凉的村落,没有人认识我;而我经常来到古老的寺庙,与佛祖结缘。 暂时借用茶炉煎煮草药,阵阵松风吹过,围绕着药鼎,凉意油然而生。
去完善
释义
1. 阁:通"搁",意为中止、停止;在此引申为遮挡。 2. 锄犁:农具名,泛指耕种工具。 3. 治废田:整理荒废的土地以重新耕种。 4. 自惭:自我羞愧,内心感到惭愧。 5. 空送日:无济于事地度过时日。 6. 尔晨:是"尔晨"的倒装形式,意为你那个早晨。 7. 年:过年,即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 8. 荒村:人烟稀少的村庄。 9. 独往:独自前往。 10. 无人识:没有被人认出来。 11. 频来:频繁来访。 12. 佛缘:与佛教的缘分。 13. 暂借:暂时借用。 14. 茶炉:煮茶用的炉子。 15. 供煮药:用来煎煮中药。 16. 松风:风吹过松树时发出的声音。 17. 绕鼎:在炉鼎周围。 18. 却:然而,但是。 19. 泠然:形容清凉、爽朗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戴栩游历觉海寺庙时的感慨之作,以描绘自然的景色开篇,然后转为自省和反思,最后又以隐居式的宁静结束。整首诗行文流畅,情感深沉。 “秋云阁雨暗江天,雨外锄犁治废田”,描绘了一幅秋日阴沉的江天景色,远处劳作的农民在雨中耕治荒废的田地。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苦,以及大自然的无情变幻。 “作吏自惭空送日,尔晨何事不逢年”,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作为一个官员,每日无所作为,虚度光阴,深感惭愧。而眼前的农民,尽管生活艰苦,却能辛勤耕耘,度过每一个年关。这使诗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反思。 “荒村独往无人识,古寺频来有佛缘”,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荒凉的村子里独自前行,没有人认识他,但他却因为多次来到觉海寺庙与佛结缘。这里的“佛缘”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心灵上的寄托和对生活的期待。 “暂借茶炉供煮药,松风绕鼎却泠然”,诗人在这句中以“茶炉”、“煮药”、“松风”等意象展示了他暂时寄居于此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简朴,但却能体验到自然界的清新与宁静。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觉海寺庙二首》是宋朝诗人戴栩在元符年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以佛教的教义为核心,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生死、因果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创作时间上,这组诗处于宋哲宗在位期间(1098年-1100年)的元符年间。这一时期,赵氏皇族内部发生了一系列权力斗争,如哲宗赵煦上台后将权臣高滔滔贬谪,但随后又出现了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冲突,政局较为动荡。 在这个时间段内,戴栩的生活状况并非十分顺利。他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记载不详,但从其诗歌内容来看,他可能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在任期间并未获得重用或赏识。这可能使他对个人遭遇和现实社会产生了许多感慨。因此,在这组诗中,他以觉海寺为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解脱的思想寄托。 此外,这个时期正值唐宋变革之际,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佛教信仰在民间逐渐普及。宋代的文人学者往往借佛家经典探讨人生哲理,戴栩也不例外。他在此处援引佛教理念,借题发挥,既是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透露出对生命哲学的深度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