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赵常博题净慈僧昙印得御书真赞
黄纸书涵雨露恩,春风寂寂闭岩门。
松间时有神光现,不是孤园礼世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张黄色的纸张上写着饱含雨露之恩的文字,春天的寂静之中,人们关上了岩洞的门。在松树之间有时会出现神奇的光芒,这并不是在孤独的花园中向世尊表示敬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纸书:这里指皇帝所赐的佛家经典。
2. 涵雨露恩:承蒙皇帝的雨露之恩。
3. 春风寂寂:形容春天的寂静气氛。
4. 岩门:寺庙的门。
5. 松间时有神光现:形容寺庙中的松树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而有灵气。
6. 孤园:这里指寺庙所在的园林。
7. 礼世尊:对佛的尊敬称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僧人赵常博得皇帝赐书的诗。首先以“黄纸书涵雨露恩”来形容赵常博得到的御书,寓意皇帝的恩情如同春雨滋润万物;接着通过描绘“春风寂寂闭岩门”的场景,表明赵常博在得到御书之后过着宁静的生活。接下来的“松间时有神光现”则暗示赵常博德高望重,他的精神和行为都能产生感化他人的力量。最后“不是孤园礼世尊”说明赵常博并未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自满,他仍然保持谦逊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世人。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常博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强调了信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赵常博题净慈僧昙印得御书真赞》是南宋诗人戴栩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人生际遇方面,戴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和政治家都有交往,例如赵常博等。戴栩本人也颇有声名,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然而,这个时代的文人生活并不总是顺利的,他们往往要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挫折。戴栩也不例外,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杭州等城市。此外,这个时代也是禅宗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时期。禅僧昙印的声名远播,受到了皇帝的赞誉。这为戴栩提供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在这首诗中,戴栩通过对昙印和尚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禅宗佛教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