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饯王郎中
曈曈明月佩,奕奕朝霞裳。
握兰侍帝所,搴兰思衡湘。
衡湘渺何许,玉节耿有光。
耄倪九城民,喜色纷迎将。
曰予逢圣代,有君冠虞唐。
臯禹翊元化,万宇如一堂。
欲销庾籍蠹,乃借芸签香。
我闻生人初,此屋有盖藏。
官渔吏为罟,頳此百尾鲂。
湖南素清绝,帛贱米不翔。
揽辔亦何事,谈笑还循良。
归来倡九牧,论思助时康。
此别非久隔,此怀讵暂忘。
湖风开绉碧,柳雨滋柔黄。
朋簪各有赠,再拜献一觞。
短章不成琢,愧彼金玉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戴在头顶,照耀着身上朝霞般的衣裳。 在皇帝面前执兰花,又想起遥远的衡湘之地。 衡湘在哪里? 带着光的玉节高洁明亮。
老人和孩子都笑意满面,迎接圣驾的到来。 我们这个年代遇到了好君主,就如舜唐时期一样。 大禹和他的随从带来了新风貌,整个世界都变得和谐如一。
要消除书的蛀虫,需要借助芸香的味道。 我听说这个地方之前就有人居住,这间屋子藏着不少故事。
官员和渔民成了朋友,网里捞起了百条红色的鱼。 湖南一向清幽无比,绸缎便宜而粮食不贵。
为何扶着马嚼子? 是为了推行良政善教,谈笑间完成使命。
回到九牧之地,思考着如何帮助这个时代变得安康。 这不是长久的离别,这份感情难以忘怀。
湖风吹皱了水面,柳树上的雨滴滋润着嫩黄的新叶。 朋友们互相赠礼,再次举杯敬酒。
这篇小诗没有雕饰,比起金缕衣来略显拙朴。
去完善
释义
1. 曈曈:明亮貌。
2. 奕奕:光明貌。
3. 侍帝所:指在皇帝身边供职。
4. 搴兰:采摘兰花。这里比喻选拔贤能之人。
5. 衡湘:即衡阳、湘江,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6. 耄倪:老年与幼年,这里泛指百姓。
7. 九城:此处当指明代的定海县城,有九个城门。
8. 喜色:喜悦的神色。
9. 迎将:迎接主将或上司。
10. 曰予:向我说起。
11. 虞唐:指上古时代的尧舜时期,喻指太平盛世。
12. 臯禹:禹王和大臣皋陶,都是古代明君贤臣的代表。
13. 元化:道家术语,意为宇宙的本源与造化。
14. 万宇:指天地万物。
15. 庾籍:指书籍。
16. 芸签香:指读书的光景。
17. 有盖藏:指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18. 官渔:指官员向渔民征收赋税。
19. 吏为罟:形容官员对百姓的盘剥。
20. 頳:指鱼。
21. 百尾鲂:一种鱼类。
22. 湖南素清绝:形容湖南地区的清雅风光。
23. 帛贱米不翔:指当地物产丰富,价格低廉。
24. 揽辔:整治政务。
25. 九牧:九州之地。
26. 时康:国家政治清明。
27. 湖风:湖边的微风。
28. 开绉碧:形容风吹过水面产生的波纹。
29. 柳雨:柳树在雨中显得更翠绿。
30. 朋簪:朋友间的聚会。
31. 短章:这首诗。
32. 金玉相:诗人的自谦之词,指作品不够完美。
去完善
赏析
《定海饯王郎中》是南宋诗人戴栩为送别王郎中所作。诗歌首联以“曈曈明月佩,奕奕朝霞裳”来形容王郎中的气度与才华;颔联写其在宫廷侍奉皇帝时的严谨,同时也表达对衡湘之地的思念之情。颈联则通过描绘民众对王郎中的敬仰和期待,表达了对其品德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在赞誉王郎中的治国才能之后,通过谈论各地物产及民生疾苦,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其间提及湖南地区清苦的生活条件,暗示了王郎中将奔赴的艰苦环境。尽管条件困难,但诗人相信王郎中定能实现其抱负,为国家贡献力量。
末联则以抒情的笔触表达分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戴栩作为语文老师的诗词鉴赏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定海饯王郎中》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兵南侵,国势日蹙之时,戴栩则因世乱年荒,壮志难酬而流寓临安(今杭州)。尽管政治环境动荡不安,但戴栩一直关注国家的安危,他积极为抗金献策献力,因此得以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以廉洁勤政著称的王郎中。
在该诗的创作时间阶段内,戴栩的人生际遇相对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他在临安期间,生活清贫却志向高远,常常和友人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在此背景下,他与王郎中的友谊显得尤为珍贵,这也是为何他会在诗中以深厚的感情来送别这位友人。
在南宋这个历史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墨客们普遍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文采来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戴栩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用自己的作品传递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综上所述,戴栩的《定海饯王郎中》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诗中抒发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