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陈漫翁教授官满赴都下

标题包含
送陈漫翁教授官满赴都下
嫩黄千点糁槐枝,此别诸生倍所思。 判牒署名书字小,开经酬问具餐迟。 竹边亭在谁招隠,囊里书成合济时。 东府主人偏爱士,为歌厦屋杜陵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嫩黄色的槐树布满枝头,这次和大家的离别让我更加思念。 批注上的名字书写得小小的,开启经书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延迟了晚餐的时间。 竹林边的凉亭有谁在那里隐居?我整理了书籍,准备把知识传播给需要的人。 东府的主人非常尊重有才华的人,为了弘扬这种精神,他歌颂那些具有朴实之美的诗歌。
去完善
释义
1. 嫩黄:指槐花黄色。 2. 千点:指槐花数量众多。 3. 糁:此处指散落。 4. 槐枝:槐树的枝条。 5. 判牒:官吏对案卷所做的判断或处理。 6. 署名:留下自己的名字。 7. 书字:书写文字。 8. 开经:讲授经文。 9. 酬问:回答问题。 10. 具餐:准备餐食。 11. 亭在:亭子还在。 12. 招隠:隐者,隐居的人。 13. 囊里书:指作者所著书籍。 14. 合济时:指书籍应世之用。 15. 东府:唐代官员办公处分为左右两府,东府指左相所在地。 16. 偏爱士:特别关爱读书人。 17. 为歌:为之歌唱。 18. 厦屋:大厦,大房屋。 19. 杜陵诗:唐朝杜甫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陈漫翁教授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嫩黄槐花、师生离别、校务工作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描绘,抒发了对陈漫翁教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首先,“嫩黄千点糁槐枝”一句以嫩黄的槐花作为背景,暗示了分别的季节。这里的“千点糁槐枝”象征着繁多的思念和深厚的情感,寓意着诗人对陈漫翁教授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此别诸生倍所思”传达了与学生们别离的复杂情绪。其中,“倍所思”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悲痛心情,也说明了陈漫翁教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 随后,“判牒署名书字小,开经酬问具餐迟”描述了陈漫翁教授在校务工作中的严谨认真。前者表现出教授对待学生事务的一丝不苟,后者则表现出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学生的关爱。 接着,“竹边亭在谁招隠,囊里书成合济时”则表达了对陈漫翁教授未来的期许。“竹边亭在谁招隠”借用陶渊明的隐逸意象,表示陈漫翁教授将来可以过上宁静的生活;而“囊里书成合济时”则表示他的著作将有益于时代。 最后,“东府主人偏爱士,为歌厦屋杜陵诗”则表达了对陈漫翁教授在学术界受到尊重的肯定。其中的“东府主人”指代皇帝,意味着陈漫翁教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为歌厦屋杜陵诗”则是引用杜甫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和文才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这首《送陈漫翁教授官满赴都下》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这一时期,战乱频发,民生疾苦,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戴栩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曾游历四方,了解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国家的担忧。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创作这首诗时,戴栩以陈漫翁教授官满赴都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自己对儒家教育的信仰和期待,希望国家能够振兴,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