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卢次夔赴仲父校书之诏

标题包含
送卢次夔赴仲父校书之诏
离家向京国,客思独从容。 有句诗人读,无书馆吏供。 蛰雷先一月,晴岭沓千峰。 马上思亲处,题缄寄所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去往京城,客居异地的思绪独自漂泊。 怀揣着诗人的才情,却没有书籍可供阅览。 冬眠的春雷提前一个月响起,晴空万里的山岭中重峦叠嶂。 骑马时思念亲人,将情感寄托在所见风景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京国:这里指京都。古代的中国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中心城市,这些城市被称为“京”或“国”。例如,唐代的首都长安被称为“京国”。 2. 客思:离家在外的人的思念之情。 3. 独从容:独自漫步。 4. 有句诗人读:这句诗意味着有诗句的诗人应该被阅读和欣赏。这里的“有句”指的是有深意的诗句。 5. 无书馆吏供:这句诗意味着在图书馆里没有足够的书籍供阅读。这里的“无书”表示没有足够的书籍,而“馆吏”是指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6. 蛰雷:春天的雷声。在古代,人们认为春雷是唤醒万物生长的信号。 7. 晴岭:晴朗的山岭。 8. 沓千峰:山峰重叠的景象。 9. 马上:在马背上,这里指骑马出行。 10. 思亲:想念亲人。 11. 题缄:写信。这里的“题”表示书写,而“缄”表示信封。 12. 寄所逢:把信件寄给遇到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戴栩的这首五言诗《送卢次夔赴仲父校书之诏》,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卢次夔赴任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离别之情并没有被渲染得过于伤感,反而显得轻松而从容。这种情感的表现,得益于诗人对于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在诗人的眼中,离别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分离,而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卢次夔赴仲父校书之诏》是宋代诗人戴栩所创作的。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 在诗人戴栩创作这首诗歌时,中国正处于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儒家文化复兴和儒家学派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背景下,文人学者们热衷于参加科举考试,以进入政府机构担任官员。因此,诗人戴栩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卢次夔即将赴任校书一职的期许和鼓励。 诗人戴栩在这段时期的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致力于学问研究和文化传承。他与友人卢次夔关系密切,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祝愿好友能在校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