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佛舍利塔

标题包含
佛舍利塔
海天五月气阴清,单绤无功絮有情。 踏半浮屠见沧海,风摇铃铎是商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月的海天气候宜人,薄衣不足以抵挡深情。 登上半山腰的佛塔便可望见大海,风吹动铃铛发出悠扬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佛舍利塔》:这首诗的题目是《佛舍利塔》,作者是宋朝诗人戴栩。 2. 海天:指海天的景色,这里形容开阔的视野。 3. 五月:诗中的五月指的是夏季的五月份。 4. 气阴清:描述天气阴晴适宜,清新凉爽。 5. 单绤(shàn xì):单层丝织物,古人夏日穿着的衣物。 6. 无功絮有情:这句是说穿单层的衣物在夏天也能感受到温暖与舒适。 7. 踏半浮屠见沧海:这句是说登上佛塔的一半高度就能看到浩渺的大海。 8. 浮屠:即佛塔,佛教建筑之一。 9. 风摇铃铎(duó)是商声:铃铎,寺庙中悬挂的风铃;商声,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之一的商音。这句意思是风吹过寺庙的风铃发出悠扬的商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海边景色和诗人游览佛舍利塔的所见所感。首句“海天五月气阴清”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单绤无功絮有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季节交替、冷暖自知的感悟。接下来两句“踏半浮屠见沧海,风摇铃铎是商声”中,“踏半浮屠见沧海”描述了诗人在塔顶俯瞰大海的景象,而“风摇铃铎是商声”则通过风吹铃铎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心境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佛舍利塔》是南宋诗人戴栩创作的一首描绘佛教圣地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这是戴栩晚年时期。 戴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直到老年才得中进士。因此,戴栩在晚年时,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意味。 嘉泰年间,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戴栩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佛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古刹,写下了许多描绘佛教圣地的诗篇。在这首《佛舍利塔》中,戴栩通过对佛舍利塔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