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育王涵秋亭

标题包含
育王涵秋亭
流水山间只似秋,碧天无雨自飕飕。 寺童逻笋时敲竹,竹与水声相共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的溪流如同秋天的静谧,蔚蓝的天空没有雨滴却显得寒冷。寺庙里的孩子寻找竹笋时不时的敲打着竹子,这声音与水流声一起构成了宁静的氛围。
去完善
释义
【戴栩】南宋诗人。 【流水山间只似秋】描述山间的景象如秋天一般寂静。 【碧天无雨自飕飕】天空湛蓝,没有下雨,自然风声凉意。 【寺童逻笋时敲竹】寺童搜寻竹笋时常在竹林中穿梭,时而敲打竹子。 【竹与水声相共幽】竹林中的风吹竹叶之声与溪水之声交汇,共同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育王涵秋亭》戴栩 本诗描绘了山间初秋的景象,碧空如洗,虽然没有下雨,但微风中已透露出丝丝凉意。山间的流水悠悠荡荡,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在这宁静的山间,寺庙里的孩子们为了找寻新鲜的竹笋而四处敲打竹子,与竹子的沙沙声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初秋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育王涵秋亭》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戴栩在公元1256年创作的。这一年,正值宋理宗嘉熙二年,北方的金朝已经被蒙古族的忽必烈所灭,南宋朝廷的危机日益加深。面对这种时代大变局,文人墨客们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诗人戴栩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曾考取进士,历任知县、尚书郎等官职。然而,身处这个动荡时期,他在宦海沉浮中历经艰辛,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有了更多的思考。在这首《育王涵秋亭》中,他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句“西风残照渐催颓,亭上萧条对落晖”,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日渐衰败的忧虑。而“不见中原烽火岁,亭前湖水尚微波”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