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晖疏泉叠石种松竹梅有诗求和次韵
松下煮茶冰折玉,梅梢挂衲藓黏绿。
莫侵石坞竹边行,行处明年减新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松树下煮着茶水,冰块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梅子树梢上挂着补丁状的苔藓,沾上了绿色。不要靠近竹林旁边的石头台阶行走,否则会影响明年的新竹子生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僧道晖:诗人的朋友,僧人,名道晖。
2. 疏泉叠石:指修建园林,疏浚水源,堆叠石头。
3. 种松竹梅:种植松树、竹子、梅花等植物。
4. 和次韵:依照原诗的韵律和内容进行唱和。
5. 松下煮茶:在松树下煮茶。
6. 冰折玉:比喻茶水清澈透明,如冰如玉。
7. 梅梢挂衲:梅花枝头挂着僧衣。
8. 藓黏绿:藓苔附着在绿色的植物上。
9. 莫侵石坞竹边行:不要靠近竹林,以免损坏竹子。
10. 行处明年减新竹:走过的地方,明年的新竹会减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僧道晖疏泉叠石种松竹梅”为题,描绘了山寺静谧的景色,形象地展现了僧侣在深山古寺中的生活情景。诗人以自然界的声音、色彩等感官元素,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僧道晖疏泉叠石种松竹梅有诗求和次韵》是南宋诗人戴栩的一首应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这一时期,虽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疲软等问题,社会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戴栩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朝廷为官,后辞官归隐。他的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在这首诗中,他以僧道晖为题,描绘了僧人在山林间种植松竹梅的景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尤为活跃。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志。这种风尚也影响了戴栩,使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相似的情感。同时,戴栩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诗人,他的诗作中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