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知县词
卓绝为官事,碑铭字画深。
万钧持重力,一点觉圆心。
天地空轮迹,贤愚荒草林。
老来频阅世,有泪不沾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卓绝为官事,碑铭字画深。万钧持重力,一点觉圆心。天地空轮迹,贤愚荒草林。老来频阅世,有泪不沾襟。
现代白话文:表现杰出的人为政务尽心尽力,他们的精神和功绩在纪念碑上得到传颂。他们拥有巨大而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内心的专注和目标明确。在天地之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无论贤明还是愚昧,最终都成为荒芜草地中的一片树林。等到老年回顾人生时,他们会发现有些眼泪尚未触及衣襟就已经消失无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挽:悼念死者。
2. 张知县:此处指一位名为张的知县。
3. 卓绝:非常优秀。
4. 碑铭:墓碑上的文字。
5. 万钧持重力:形容力量极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约三十斤。
6. 一点觉圆心:意指领悟到了真理的关键点。
7. 天地空轮迹:意指人生短暂,无论好坏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8. 贤愚荒草林:无论贤明还是愚蠢的人,死后都变成荒野中的杂草。
9. 老来频阅世:年纪大时经历了很多世事。
10. 有泪不沾襟:眼泪止不住流下,但并未沾湿衣襟。
去完善
赏析
《挽张知县词》这首诗歌是南宋诗人戴栩的作品,用以悼念一位为民勤勉、公正无私的县令张知县。诗词开头两句“卓绝为官事,碑铭字画深”,表达了张知县卓越的工作成就和为民付出之伟大,透过碑铭中的字画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百姓。接下来的“万钧持重力,一点觉圆心”则描绘了张知县处理政务举重若轻的能力,以及他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信念。
“天地空轮迹,贤愚荒草林”两句传达了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无论贤明还是愚昧的人最终都会成为荒草中的一抔黄土,生命的无常感扑面而来。最后“老来频阅世,有泪不沾襟”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生感慨,怀念张知县的功绩时虽有泪满襟却不忍落泪沾身。
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凝重,既有对已故者的敬仰之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张知县一生的描绘,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克尽职守,为民服务,方能成就一番伟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这首《挽张知县词》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明朝是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共历二十三位皇帝,统治长达235年。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创作更是达到了高峰。
在明朝初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戴栩作为一位文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他实现抱负的重要途径。然而,科举考试竞争激烈,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的道路充满挑战。戴栩在科举道路上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取得进士及第的资格。
戴栩生活的时代,明朝政权稳固,政治相对开明,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激发了戴栩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的情怀。
张知县是戴栩的一位朋友,他在任期内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然而,张知县不幸因病去世,戴栩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不已,挥泪写下了这首《挽张知县词》。在这首诗中,戴栩表达了对张知县的深切哀悼,同时也表达了对张知县为民服务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