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
鸿蒙何物转胶轕,春风万里来阊阖。
佳哉可爱不可名,协气穰穰如响答。
去年浙水皆春波,今年鄞江春最多。
桃源洞口一披拂,花胎柳骨含天和。
散作油云三日雨,田家喜气充环堵。
藜肠得米停春雷,共向清流浸秔稌。
秔稌可种麦可耘,今年上瑞应十分。
不知化工费多少,化工不自书其勋。
归来阊阖门四敞,更展经纶九天上。
坐令八极一春台,物物大钧融溥畅。
君不见古往今来春复春,春风岁岁长如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鸿蒙,作为一种模糊的概念,如胶如轕;春风吹拂过万里山河。如此美妙的景象,仿佛在回应着和谐之气。去年的浙江满是春天的气息,今年的宁波更是春光无限。走进桃花源的洞口,能感受到花开柳绿,充满生机。这大好春光就像三天的春雨滋润大地,让农民充满了喜悦。粮食丰收,生机勃勃,这一年的好事都应得十分完美。但我们无法计算大自然的功劳有多大,大自然也不善于自我夸耀。
如今,一切已准备就绪,我们将在九天之上大展宏图。看那广阔的世界,如同春天里的舞台,万物共生,和谐而自由。你看,从古至今,春天年复一年,春风永远那么新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鸿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代大自然。
2. 胶轕:形容事物纷繁复杂。
3. 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借指皇宫的城门。
4. 协气:和气,祥瑞之气。
5. 穰穰:形容繁茂的样子。
6. 响答:回音,回应。
7. 浙水:浙江的水系,这里指代浙江省。
8. 鄞江:宁波的一条河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9. 桃源洞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地点,这里指代美丽的田园风光。
10. 花胎柳骨:花朵和柳树的形态特征,这里指代春天的美景。
11. 和天:和谐融洽的氛围。
12. 油云:浓厚的乌云。
13. 环堵:围绕房屋的土墙,这里指代农家小院。
14. 藜肠得米:用米糠代替藜菜,形容粮食丰收。
15. 春雷:形容稻谷生长的声音。
16. 秔稌:稻米。
17. 上瑞:吉祥的征兆。
18. 化工:大自然的造化之力。
19. 书其勋:记录自己的功绩。
20. 经纶:治理国家大事。
21. 九天:极高的天空。
22.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23. 春台:春天的舞台。
24. 大钧:天地造化之力。
25. 融溥畅:融为一体,无所不通。
去完善
赏析
戴栩的《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和赞颂韩郎中的诗歌。诗人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春风吹拂下的世界,以及春天的美好带给人们生活的喜悦。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韩郎中美好品德的敬仰。
首先,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他以“鸿蒙何物转胶轕”开篇,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接下来,他用“春风万里来阊阖”来形容春天的到来,表达出春天的无所不在。紧接着,他描述了春天的各种美好景象,如“协气穰穰如响答”,表现出春天的和谐气氛。此外,他还通过“去年浙水皆春波,今年鄞江春最多”等诗句,强调了春天的丰饶和繁荣。
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韩郎中的崇敬之情。他以“桃源洞口一披拂,花胎柳骨含天和”来形容韩郎中的品德高尚,犹如春天的气息滋润万物。同时,他通过“不知化工费多少,化工不自书其勋”等诗句,表达了韩郎中默默奉献的精神。
最后,诗人通过对韩郎中美好品德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韩郎中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他也祝愿韩郎中能够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栩的《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这首古诗作于南宋时期。在这一时期,戴栩曾任襄阳通判,并和韩立中郎中共同治理地方事务。在多年的共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戴栩为了庆贺韩立中的生日,写下了这首诗篇。
当时的南宋社会,虽然处于国家偏安江南的形势,但在经济、文化方面仍然有着一定的繁荣。诗歌的发展也是空前的,众多诗人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
戴栩在襄阳任职期间,虽然地方治理任务繁重,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韩立中作为他的同事和朋友,两人不仅在公务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中也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戴栩在韩立中的生日之际,创作了这首充满祝福与敬意的诗篇。
去完善